双语语境两大制约功能决定了双语不可随意转换,双语转换必须有所调节和控制。如何进行调控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从双语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叫专者的角度出发,对语言形式选择的制约
首先,当主持人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主持搭档、嘉宾、受众之间进行交流时,如何恰到好处地操持两种交流工具(如汉语和英语)非常重要。即使文字稿件(或腹稿)指定了表达内容,播音寺创作主体在进行语言转换时必须有所控制,不是随意地想说汉语就说汉语,想说英语就说英语。
2001年1 0月,亚太经合组织( APEC )领导人峰会首次在上海召开,笔者作为中央电视台特约主持人参与了APEC特别节目的报道,其间专访了APEC的成员国-誓帝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1 2国的驻华大使、公使衔参赞(12集系列专访节目《有朋自远方来》)。此节目为突出现场感,体现新闻专访的特点,一律采用了现场同期声。这些驻华外交官都能说点汉语,但熟练流利程度不一:澳大利亚驻华公使王茂亭先生风趣幽默,汉语问候语寒暄起来很地道,但继续和他深聊之后才发现他用汉语表述一些观点时较费劲,需要英语帮助才能表述完整。为解决这样一个矛盾,我从方便嘉宾,利于节目出发,选择了英语和他对话。韩国驻华经济参赞全在万先生能熟练自如地运用汉语阐述观点,很到位,且很有特色,应是观众期待的一大看点,为此我选择汉语和他交流。
专访节目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嘉宾,嘉宾的观点是受众关注的一个焦点。嘉宾语言精彩,节目将增色不少。所以,嘉宾的谈兴成了一个关键点,主持人如果选择嘉宾最擅长的语种与之交流,以此来调控双语的比例,无疑将非常有利于调动嘉宾谈兴,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让现场嘉宾畅所欲言,有利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所以,在每次访谈之前,访者最好用英汉两种语言和受访者聊一聊,不仅活跃了谈话气氛,又能针对各嘉宾的语言使用情况来调控双语比例。事实上,在这1 2期系列节目里,采用的就是双语形式,即主持人在演播室用汉语开场、串联,用汉英双语访谈、汉语字幕同步滚动的形式,最终真实、自然地展现APEC不同经济体外交官们的风采。
我们知道,对话一般以共享一种语言为基础,这语言共享本身就意味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关联,从而使对话双方有可接近感。但是,在双语节目中,语种的使用首先就成了调控的关键。如果共享一种语言,那么使用何种语言也是一个问题。使用自己一方熟悉的语言,其关联的杠杆自然偏向自己,就有可能不利于对方积极表达。
如果相互间使用不同的语种,并请来第三者做翻译,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自然要比共享一种语言低。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看到借助同声传译戴着耳机的单语主持人和操持另一语种的嘉宾或现场观众对话时,主持人的的语言、眼神和手势欠缺交流的那份不协调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强调双语能力,强调选择何种语言以有助于活跃谈话现场的气氛,这是双语调控之时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方面。
,从双语播音创作接受主体--受众出发,对语言理解的解释制约
双语播音创作接受主体--受众对语言的理解制约很大程度上来自受众群体的不同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文化特征。
双语调控是以受众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文化为依据有控制地转换。
双语调控必须考虑节目的目标受众群体的构成情况。
从受众角度来看,和单语节目受众所不同的是,双语节目的受众来自两大不同语系,或只懂英语,或只懂汉语,或不同程度掌握双语。双语主持人不能不考虑这种受众的特殊构成,更不能不首先考虑一下节目受众的定位,以及目标受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时时处处为受众着想,调节控制双语。反之,双语调控不当将成为扩大受众面的一大障碍。
双语转换的调控性是汉英双语播音主持刨作主体在调节控制两种有声言表达时所反映出的人文关怀和积极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