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播在中国诞生的时间起,新闻资讯节目播音员和主持人就成为了广播主持人中的最重要的力量,见证了众多历史时刻。笔者认为其中一共有五项大事是值得注意的,其中第一件大事发生在解放前:
1940年12月30日,天空中出现了XNCR的呼号试验广播。中国共产党的电波第一次飞向天空,把延安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翻开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史的第一页,它的第一位播音员叫许瑞璋。1947年3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电台随党中央迁至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值得新中国新闻广播和中国播音史记载的第一件大事就是,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这是我国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转播,当时的两位播音员是丁一岚和齐越。
值得新中国新闻广播和中国播音史记载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创办。该节目创办于1957年7月4日,是中央电台最重要的也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地位最高的新闻节目,在全国新闻界和全国听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号召力。该节目影响了此后数十年中国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播报方式。
值得新中国新闻广播和中国播音史记载的第三件大事就是《新闻纵横》节目的开播。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中开播,是一档以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的深度报道节目,也是中国广播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评论节目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该节目记者和主持人身份合一,即是对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原有播音方式的一种创新。随后各种广播的“新闻+谈话”形式的节目也开始出现,其中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频率最为典型。
值得新中国新闻广播和中国播音史记载的第四件大事就是2004年上海东广新闻台的开播。该台“首先在国内开始尝试时钟式滚动播出新闻……这种滚动式的播报在1小时的时间段内,以20分钟为一个单元,进行新闻、天气、交通路况等信息的循环播报。”[1]这种类型化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方式与原有的其它方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2005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也是借鉴了这种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节目形态的变化,新闻资讯节目主持的状态以及方式以及媒介环境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因此重新研究探讨广播新闻资讯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有非常大的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目前,现在的播报新闻主持人专业水平和技能参差不齐,节目质量也是大不相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新闻主持人人才的培养方式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原有的播音学长期以来也是侧重于播音技巧而非节目主持方面的理论探讨。现今,广播新闻资讯类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方面的思考是不够的,而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更多的是依靠主持人修炼内功,可见广播电台资讯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方面的探讨,国内基本属于停滞局面。从现实意义上来说,通过这样的研究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该类型的主持人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且使其在业务能力和对节目驾驭能力上有质的提高。
从学术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的播音方面的研究大多为体验式研究的经验主义,研究者大多从各种自身或者其他人的经验总结出发,进行价值层面的理论探讨,这种人文的理性主义研究方法有利于说明自身的观点,但是又过于抽象而且缺乏科学的说服力。而传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是经验主义的,它更加侧重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事务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会更加有利于对我们原有播音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也让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够参考最新的文本进行量化研究的结论,从而保证得出的结论更加与时俱进,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从节目形态变化上来说:现阶段,除了原有的新闻类专题节目之外,新的广播形式层出不穷,如类型化音乐广播、类型化新闻广播的出现对原有广播呈现形式和主持人的主持状态有了很大的不同。另外,各种新闻资讯类脱口秀节目开始在各类广播节目中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是信息时代三大最为重要的技术,专家预言“数字化传媒”将成为传媒的主流。广播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个技术发展阶段后,正进入数字音频广播新阶段;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传播工具层出不穷,如数码录音笔、MP3播放机、3G手机、光盘刻录机等,这些设备使得广播在采、编、播方面已经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比较明显的是,最近几年网络广播以及数字广播开始逐步兴起。以上媒介环境的变化对新闻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受众需求的层面上来说: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国大陆现在新的受众对广播新闻资讯类节目的接受和喜好与以前存在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体形式的广播的兴起,使得受众对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的需求和喜好和以往相比产生了很大差异。除此之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的变化,消费主义观念开始渗透到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使中国主流文化的权威地位有所动摇。与此同时,在新闻业界内,国内开始大力提倡新闻报道要“软”些、“软”些,再“软”些。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以通俗性、娱乐性、消费性为特点的大众文化开始风行,如通俗文学、流行音乐、商业电影。而这种以娱乐性、消费性为特点的大众文化也在无形中不断的催生着新闻走向娱乐化。这种倾向使得资讯节目的主持状态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以上四点因素促使我们要重新探讨广播电台资讯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第二部分:主要概念的定义以及研究的方法
本文的论题是《论广播电台资讯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因此首先应该明确几个重要的概念,我们探讨的广播电台资讯节目、主持人的范围是多大,这里所讲的素质具体包括哪些方面,以及我们大体研究的方式是什么。
广播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由“broadcasting”翻译而来,是指利用电磁波将声音以及图像进行传播的媒介形态,包括我们传播音频的无线电广播,也包括传播音视频的电视。而广播的另外一个含义是“radio”翻译而来,则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其中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广播系统,称无线广播;利用导线传送节目的广播系统,称有线广播”[2]。在本文中“广播”即是指这种以传播声音媒介为主的媒体。它具体的行业机构就是广播电台。
在本次研究中,关于新闻和资讯类节目的定义与以往的定义有所不同。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的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同时新闻可以包括时事新闻、科技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等,但在很多时候也被认为是时政消息的代名词。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新闻是一种资讯,资讯是一种信息。资讯和新闻的区别在于:资讯包括了新闻、供求、动态、技术、政策、评论、观点和学术的范畴,时效范围远宽于新闻。在本文中,资讯包括时政以及其他新闻在内的具有很强时效性的各种新闻事件和服务消息这也符合目前广播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基本内容选择范围。以这些内容为主的各种播报、评论、谈话节目都属于新闻资讯类节目。
主持人的特点是指具有采、编、播、录、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中,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有采访、评述能力且思维敏捷,有一定创造性的主持人会使节目锦上添花。”[3]随着广播节目的发展,播音员和主持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本文中所说的主持人是涵盖播音员这个概念的。
本文中所探讨的素质,既包括广播节目主持应该具备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也包括广播新闻资讯节目基本的业务要求对主持人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能力,也包括广播新闻对主持人要求的比较全面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这是非播音主持业务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政治素养,一方面是主要是在数字、网络广播和新闻娱乐化的前提下,听众新的喜好对新闻资讯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
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广播新闻节目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与之相对应,我们却发现,关于中国广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国内目前广播界对这种节目形态变化和受众需求变化的总结就比较少,因此对主持人素质等方面尚未来得及进行深入总结。一方面,长期以来电视的普及,给广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曾经风靡一时的广播在20世纪末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听众数量不断下降。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随着广播行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尤其是2002年到2003年,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了2003年为中国广播年,该年度中国广播收入增长了42.8%。随着中国的广播行业开始逐步复苏,中国的电子媒体研究完全侧重于电视的情况才逐渐有所改观。另外,一方面,“虽然理论界对广播媒介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线对广播的探索也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是完全针对广播的全面、密集、时代性强的研究并不多,理论与时间面对面的交流尤其缺乏。”[4]除此之外,目前新的广播节目形态基本上是借鉴了国外广播节目新的形态而进行的,但是国外基本上主持方面未形成理论,或者该理论附属于传播学的范畴。
因此,我们对新闻资讯广播主持人的素质的探讨非常必要。
具体的研究方法而言,对新闻资讯广播主持人的素质的探讨是基于国内对于播音主持方面的基本理论的。具体的体现为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理论以及有针对性的训练熟练和规范地运用普通话,从而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基本需要。播音与主持创作中的发声理论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广播新闻资讯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另外,播音与主持创作中的发声理论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广播新闻资讯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质。”[5]除此之外,国外经验也可以作为研究重要的内容补充。
第二部分:广播电台资讯节目主持人的基本播音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语言表达技巧的要求,让别人听得清楚、听的得明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尽管广播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对于新闻资讯类节目主持人来讲这点要求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依旧不变。我们以日本NHK的经典节目“广播深夜便”为例,该节目的特点就是“语言规范、清晰,在中、高龄听众中有信赖感……在播出突发性新闻是能够做到沉着冷静。”[6]
所以,笔者把这部分作为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最基础的素质和技能进行分析介绍。
朴实无华—以叙述尤其是以概述为主,语气平实,无拖腔甩调,无浓彩重墨。
准确清晰—语言规范,字正腔圆(当然不能蹦字),语气规整,层次清晰,语意集中。
简洁明快—“感而不入”,概述为主,音色明亮,语势常扬,不悠荡不拖腔。
平稳顺畅—无大起大伏,无大停大连,重音少而精,听少而连多。[7]
广播的传播的符号是声音,所有的信息必须通过声音的方式才能用广播传达给听众。可以说作为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如何做到更加符合听众收听的状态和喜好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作为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也必须具备作为一名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就是如何让节目更加符合听觉规律、如何适合声音传播。
那么广播媒体的听觉特点是什么呢?
首先,信息占用通道单一,单位信息量小。由于听觉相对于文字以及视觉的信息传达来讲,一方面是通道单一,仅仅是听觉没有其他辅助信息的传达,这与我们通常的说话有口型以及表情等等辅助手段不同;另外一方面,与一般的文本阅读,我们可以比较深入的理解不同,单位时间内听觉能够传达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比如我们一般一分钟能够表达200多个字。另外,“广播传播的声音信号在接收中只占用人的听觉,占用感觉比例小,而人体其他器官还可以从事其他活动……这种‘兼听’方式不仅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而且给枯燥的劳动增添了乐趣。”[8]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的广播的伴随性收听状态。
其次,线性传播,易于疲劳。时刻都不能忘记,广播是一种线性传播的媒体。虽然现在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可以实现节目的录制,下载点播收听,但是在收听节目的过程还是线性的,是不可逆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听众对我们前面没有听清楚的内容再回想,因为他回想的同时下一个信息也就传达出去了,这样反而会造成信息传达更加的不够通畅。另外,由于线性传播的特点加之听觉的冲击力远远不如视觉给人带来的刺激强,使得听众的收听状态是非常容易形成听觉疲劳的。
再次,形象感差,适合讲述,易于引发联想。声音一般对于表述形象性的信息来讲远远不如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表现得直接,同样一种服装的样式,用广播说很久可能都很难给用户建立直观的感觉,但是电视一个镜头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和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媒体非常不合适让人过多的思考,但是,是非常适合讲述的,讲述故事恰恰是声音的优势。“广播媒介声音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在有些领域是不适合涉足的。例如哲学思考和数学计算领域,因为只需要反复思考,不断会看,所以必须要把他们行诸于笔端。”[9]另外,也恰恰是由于声音这种信息的不完整性,恰当地处理反而会给用户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声音的讲述经常会使人产生亲眼目睹、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的耳朵很容易被这些远远比现实生活简单的声音所欺骗,因为我们的想象力能够根据这些简单的声音现象出比单调的日常生活更为精彩的图画来。”[10]
最后,还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人类大部分说话是一对一的方式,在当今的广播媒体中,用户的收听的状态也是个体收听为主,而不是像电视那样家庭收听。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深夜情感类节目会受到青睐。当然这种情况是在电视出现以后,人们不再把广播当作最主要的媒体娱乐工具。
正式基于这样的广播媒介特点,笔者认为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当然这也是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也必须具备的。
A、避免听觉梗塞。
听觉是以流的状态呈现出来的,这是由广播的线性传播特点决定的,听觉梗塞会使得听众产生非常不自然不舒适的感觉,甚至会对一个主持人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作为广播节目主持人要做到避免听觉梗塞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于某些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说得顺要比说得好更重要。
B、介于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之间。
除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我们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使用介于口头语与书面语体之间的一种语言状态来与听众交流。要注意的是,当主持人念稿的时候听众普遍会认为主持人在转述别人的东西,这种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的疏离感恰恰是这样形成的。“尽管实际上广播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即时的交流是有限的,但听众需要确认的是即时交流的可能性,有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听众即时没有言说,但至少在心灵内部愿意开放自己,也愿意跟随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的思路走。”[11]我们主持人要做的就是要有与听众确定即时交流的可能性。
C、“要有受众意识,要注意你的听众是谁,在什么状态下听你讲话”。[12]
如何做到贴近听众呢?这就要求所有的广播节目主持人都要有受众意识。所谓受众意识就是要“胸怀受众、服务受众”。做广播节目的主持人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标听众是谁,他是在什么状态下听你讲话。根据这样的分析来确定你需要对播音主持状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很明显,广播节目的听众与电视节目的观众的最大不同就是,广播节目的听众会自然地收听节目的同时与主持人实现一种独特的关系,听众很多时候会把主持人与自己建立起某种关系,或者是朋友、老师、亲人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播的好,还需要时刻注意自己在给谁播节目,他们是在什么状态下收听你的节目,而不要说的话没有明确的对象感,或者说出很多破坏收听状态感觉的话语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维系好你和听众的那种关系不会受到破坏,不会打破你和听众的那种微妙的关系。
D、多用说而不要用播,加强同步理解,多些情景再现。
广播节目要求主持人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同样在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也要求要具备很强的说新闻的能力。长期以来,说新闻以其贴近性,极大地缩短了传受双方的距离,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和欢迎。其实很多情况下,广播节目的主持人本身也就是这个节目的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强调了主持人的语言要朴实明快又具体形象。那具体朴实明快到什么程度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实现说的话和听众的反应要有一个“同步理解”的过程,立刻让听众能明白你刚才说的意思。同时如果是现场解说,那就更加要求“具体、形象,还要注意现场抓取‘活镜头’和细节,给听众现场感受。”[13]
E、“要有约会意识,适当地反馈是必要的”。[14]
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要对听众有约会意识,这是与听众互动最主要方面。还是前面第三点分析的:“在广播特别是谈话式广播中,能够很容易被听众辨识出的主持人非常重要。……首先,研究不断表明,最忠实的听众总是在寻找与媒介主持人的虚拟友谊或者想象中的个人关系。”[15]因此如何维系你的忠实听众,这就要求我们的广播主持人,尤其是新闻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要有约会意识,并且在节目中与听众做出适当的反馈,从而维系好这种关系。
F、科学引导注意,不要让你的听众因疲倦而跑掉。
广播作为声音的大众传播媒体,前面提到的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听觉疲倦。广播节目中通常会使用jingles、sweeper等等(国内俗称片花)这样的素材来引起听觉的变化,新闻节目还会使用大量的音响素材,谈话节目主持人会引入热线电话以及嘉宾的声音等等。广播节目是非常注意节目的内在节奏的。如何科学地引导听众的注意,注意整个节目的内在节奏,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主持人真正掌控广播节目能力的体现。
第三部分:新的媒介环境下对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素质的不同要求
第一部分中笔者提到了中国广播新闻节目几个比较重大的变化:
1994年10月《新闻纵横》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中开播,是一档以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的深度报道节目,也是中国广播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评论节目之一。
2002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进行改版,新的频道名称为“音乐之声Music Radio”。全天从6点至24点播放纯流行音乐。其中“新闻抢先报”创造了中国类型化音乐电台中一种新的整点资讯播放方式。
2004年上海东广新闻台的开播。这种类型化的广播新闻频道,2005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也是借鉴了这种模式。[16]
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络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电台先后开播[17],目前北京、上海等各大电台都开始了传播调频广播和网络广播的结合。网络电台的主持人的个性更加鲜明,节目主持得更加活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颠覆了原有的广播节目形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节目形态的变化,新闻资讯节目主持的状态、方式以及媒介环境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就是新的媒介环境,这种新的媒介环境对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提出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节目记者和主持人甚至评论员的身份合一,要求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节目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新闻节目主持要回归口语化传统。
可以说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兴起既是对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原有主持方式的一种创新。我们以北京人民广播电视新闻频道为例。“北京新闻广播以“新闻谈话台”为频道定位,每天19个小时的节目时间中,既有整点滚动播出的强档新闻,又有深度报道,新闻性节目占据近80%以上时段。‘及时迅速地告诉公众,在他们所生活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以便在诸多抉择时做出参考’是北京新闻广播的使命与责任。‘第一时间报道新闻’,是北京新闻广播的追求。”[18]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看出,原有的新闻播报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广播资讯节目的需求了。
我们以该台从18点开始的一个小时的《新闻2009》节目为例,该节目常设栏目包括:
《要闻快报》以简讯的方式报道当天发生在北京、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新闻,求其迅速、求其简明、求其完备。
《时事对白》采用访谈这种最具广播特色、便捷有效的方式对一些重大事件、事实进行深度报道。
《传媒热点》精编全国各种报纸、刊物上所刊登的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在最求重要性的同时,还追求有内涵、有深度。
《每日快评》每天撰写或精选一篇言论,加强评论力度。
《新闻聊天室》每周日播出。邀请嘉宾进入直播间,以轻松漫谈方式解析社会热点。[19]
我们看到,一个小时的节目中主持人充当了多种角色,除了我们说的新闻的播报之外,在《时事对白》和《新闻聊天室》中,主持人是以访谈对象和记者的身份出现的,在《每日快评》中,主持人又充当了评论者的角色。主持人多种角色的出现恰恰说明了这是长期以来重文轻语的倾向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纠正,是广播的传播本质与口语传统的现代发挥。不管是记者、主持人甚至评论员的角色,其实都是在强调,只有向听众用口语的方式把新闻说出去,才能真正争取到听众的注意。“广播的听众热线节目、谈话节目等,在节目形态上把口语传播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20]可以说新的口语化时代的到来,对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提出的要求就是把说就当作一种听,这才能让广播资讯节目主持回归到他本该存在的口语化传统。
其次,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使得主持人幽默健谈成为主要的风格。
现代社会,伴随着新闻媒体商业化的进程,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新闻报道日益娱乐化。在市场逻辑的驱动下,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从世界范围来说,上世纪80年代的新闻报道就是开始朝着新闻娱乐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则是,1986年柏林墙倒塌后,西方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一些变化。他们认为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应该用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来消解,或取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价值观念。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才出现了硬新闻与软新闻相互位移的局面。[21]至此,新闻娱乐化现象日益突出。另外国内具体探讨娱乐化的文章不计其数。比如:丛奕霖等的《试论晚间新闻的娱乐化趋势》、宋倩茹的《抒情的新闻——从〈第7日〉谈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其余谈我国新闻娱乐化倾向、形成原因及对某种现象的娱乐化个案分析等的文章都很多。
这种倾向在广播中的体现就是越来越多的软性的新闻节目出现。“广播新闻越来越多地不是以单独的形式存在,而是由本地DJ或谈话节目主持人融在娱乐播报中播出。”[22]我们以西安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频道节目为例。他们的节目中包括《健康时空》、《飞跃城市》、、《消费时尚》、《新闻也娱乐》、《魅力女人》等等这样的软性资讯节目,核心的新闻节目《新闻社区》和《新闻故事》也比较软性。
同样的现象还体现在类型化音乐电台中的整点资讯节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的整点资讯“娱乐抢先报”,播报国内外最新的娱乐动态,以说新闻的形式,让大家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下了解相关的娱乐资讯。
不管是那种形式,原有的端正的播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更加轻松、娱乐,幽默和健谈成为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两种风格。早间的节目主持人更加友善、幽默和令人愉快,比如现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easy fm的“飞鱼秀”节目,每天早晨跟你分享最新的时事资讯、生活以及交通信息、天气信息之外,你可以分享到的就是他们的即兴、创意、热情、无厘头和乐观精神。该节目借鉴了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morning zoo”的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
The morning zoo typically consisted of two or three personalities, usually capable of comedic discourse as well as competent delivery of news and service elements. Most "Zoo" programs involved stunt personalities, on-air games and regular contesting.(来自wiki百科对morning zoo的特征解释)[23]
再次,“类型化电台的兴起,使得主持人需要加强对听众注意力自由进入或导出。” [24]
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从2004年元旦起对所属东方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进行全新整合。由此,中国大陆第一家纯新闻类型化电台——东广新闻资讯频率在上海诞生,其对外播出的品牌呼号为“东广新闻台”。
东广新闻台的版面编排由早间大板块《东广早新闻》、日间至晚间整、半点《滚动新闻》和10多档新闻小专题等三大部分构成。
我们以《东广早新闻》为例来展示类型化新闻广播的特点:
该节目从早晨6点到9点共播出3个小时。考虑到上海听众10多年来形成的收听习惯,《东广早新闻》在格局上没有作出大的调整。3个小时中,6:00~7:00为《东广早新闻6点档》,7:00~8:00为《东广早新闻7点档》,8:00~9:00为“7点档东广早新闻”。三个时段在内容上略有不同,遇到重大、突发新闻可随时插播。“6点档早新闻”风格偏重于浏览式、生活化,内容有东广快讯、服务信息、治安视点和报刊导读等;“7点档早新闻”风格较为庄重、大气,内容有今日要闻、上海新闻、国内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新闻追踪、东方传呼和今日媒体传真等。
从9:00~24:00,整个新闻台的版面设置以半个小时为单位,每个整点和半点以直播形式播出10分钟新闻和气象。分别为“东广整点新闻”、“东广半点新闻”。全天滚动新闻之后的20分钟为各档新闻小专题,计有《时事背景》、《海外瞭望》、《东方传呼(上午版)》、《日报大家听》、《热点关注》、《东广体坛在线》、《长三角直播室》、《新闻故事》、《晚报大家听》、《东方传呼(下午版)》、《娱乐在线》等11档。这些专题每天还分别有2至3次的重播,以扩大传播面、降低制作成本。[25]
这一形态的广播资讯频道要求我们主持人要具备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那就是要做到让听众的注意力自由进入或者导出。正是由于类型化广播这种节目流式的编排思路,“允许听众可以随时进入或者是离开节目内容的吸引,不会感觉到已经或者是将要错过什么重要的内容。广播电台在这个意义上为听众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空间,把因为节目类型的因素造成的对部分受众的拒绝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也有效地吸引、培养了最多的忠实听众”[26]听众可以随时打开收音机20分钟之内都可以听到最新的新闻了,所以听众的注意力自由进入或者导出说是符合类型化新闻电台的主持人的要求,更可以说是把主持回归到广播本身伴随收听和无意注意收听状态上来了。
最后,主持人的个性必须加强。
网络广播的兴起带动了人们对广播主持状态整体上的新的认知。大量的并非优秀的播音员,在网络上取得了成功。同时大量的非优秀的播音员在新的调频广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广播节目的竞争从节目的竞争将会逐渐发展到主持人层面的竞争,人们收听广播新闻时,那种千篇一律的播音方式将会逐渐被淘汰,广播资讯节目的主持人的个性必须加强,这将会是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资讯类广播的发展方向。
听众被吸引的除了新闻之外,那就是主持人的风格。一个成功主持人的风格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作为广播节目首先就是声音要有个性,字正腔圆不再是选择优秀的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标准,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反而更高。
除了以上说到的四点,笔者还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尽可能的要具备采、编、播的多种业务能力与电视资讯节目主持人不同,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广播资讯节目的主持人还必须具备采、编、播等的多种综合业务能力。就像前面所说的,广播资讯节目的主持人现在兼具了记者、评论员等等多重身份;另外,目前大部分的广播电台的节目长期实行采编播一体制度也开始向新闻资讯类节目延伸,虽然不会全部的资讯节目实行这种体制,但是这样的趋势却是越来越明显。因此,如果新的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部分:广播电台资讯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前面是对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业务素质方面进行的探讨。除了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除专业素质之外比较出色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既包括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新闻素质,还包括一个人的专业素养的丰富以及非播音主持方面的综合业务能力的完善。
第一、拥有新闻的敏感性是成为一名资讯节目主持人的必备条件。
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只有具备了敏锐的新闻眼光,才能抓到新闻的核心,才能在播报的时候重点突出,才能保证驾驭节目,把新闻点在访谈等节目中放大,说清楚说明白。一个合格的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记者的眼光。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担当着联系观众与新闻的重要角色,他可以说是整个栏目的标志或代言人,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主持人传递给受众的,因此他一定要对新闻本身有所理解。首要的是了解记者采写的这条新闻要传递给观众的是什么,并且要准确地表达出去,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洞察力。要做到内外兼修,最好能够多参与采访。以前说要多了解社会现状,现在我认为仅仅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深入地体验生活。只有参与了,真实地有了感受,才能有体会,向外表达出来才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二、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强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资讯广播节目主持人能否胜任工作。
“广播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舆论阵地,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而神圣的职责。”[27]
即使在标榜人权和新闻自由的某些西方国家,广播电视也是要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权服务的。美国CBS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曾说:我知道自己应该走多远,不能走多远。我想克朗凯特所谓的“走多远”正是他对自己在镜头前的言行的约束尺度,也是他对主持人这个媒介角色的理解。
作为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要求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就要时刻想到,我是党的宣传员,是媒体的体现者,在节目的策划、构思、编排及话筒前的一言一行都要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这样就可以避免个别主持人在话筒前出政治性的差错,犯导向性错误。
由于第四媒体的崛起,普通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只要拥有电脑和电话线,人们就可以浏览世界各国的新闻报道,可以下载各种渠道发来的信息或邮件,或者发布各种言论,不再有任何壁垒。因此有些人在网站上发表一些灰色看法,对国家大事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轻率的评议。
从世界网络传播格局来看,由于世界各国发展差距较大,国际传播中的不平等、不均衡现象进一步加剧。美国以其经济、军事和网络大国的“超霸”地位,推行西方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和所谓“现代西方价值标准”,使发展中国家和古文明国家的文化魅力和正义之声客观上受到“打压”。
因此,在网络传播迅速,网络内容良莠不分的环境中,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策水平,树立防范意识,自觉反击敌对势力和西方国家的负面宣传。
第三、 知识的丰富性。
作为一名广播资讯类节目的主持人,时刻要充实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起来。作为新闻播音员来讲,在听众中的形象是有一定高度的,听众不能接受我们的播音员有常识性错误。尤其是作为访谈、脱口秀以及其他类型的资讯主持人来讲,由于主持的节目风格多样,资讯题材也非常丰富,因此这就要求主持人的知识面丰富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主持的任务。资讯播音主持涉及的范围很广,包含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体育等等,作为一个资讯播音员、主持人,对于各方面的知识都应该了解一些,知识面要广,了解得多一些,知道得深一些。这样在播音主持时不会出现拿不稳的现象,使自己在主持节目时心里更加踏实,更能让人信服。
第四、 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要比其他类型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除了政治和新闻素养之外,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也是我们重要的价值取向。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节目,广播的新闻资讯的选择更倾向于那种民生新闻。收听率最高的电台的新闻资讯节目中强调的是关于与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资讯,以及与电影名人、电视明星、有名的运动员有关的娱乐新闻,另外法制、灾难和其他丑闻等内容也是广播新闻节目常常设计的,而关于国际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和科学发现的内容等却很少。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广播相对其他媒体的贴近性特点,人文环境中的新闻被着重设计。因此一个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才是抓住了广播节目口语化的本质特征。
“新的口语化时代的重新提出更多的是关注的精神自由,以及对古老秩序的渴望,最可怕的不是人创造的机械控制了人,更可怕的是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知识本身也成了人类走向异化的一个途径。”[28]
结语:中国未来的广播电台资讯节目主持人发展方向
最后,中国的广播电台资讯节目的发展将会继续深入发展,资讯节目主持人必须要适应这个过程,充实自己,现在可以总结一些资讯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样我们也可以对对未来资讯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进行预测。可以看出,从播到说的中国广播资讯节目主持状态的转变将会继续深入下去,广播的口语化时代将会彻底来临。口语化时代带来的更多的将会是个性化的资讯节目主持人。因此拥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将会成为未来广播资讯节目主持人除了表达清晰之外最重要的素质。我们期待这个时代的到来,也努力让自己适应口语化的广播时代。
参 考 文 献
[1] 邓炘炘、黄京华著,《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76页
[2] 曹璐、吴缦著,《新闻广播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2页
[3] 付程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3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第347页
[4] 胡正荣、曹璐、雷跃捷主编,《广播的创新与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前言第二页
[5] 付程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1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前言
[6] 张采著,《日本广播概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6月,第179页
[7] 付程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3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第3-4页
[8] 周小普著,《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28页
[9] 孟伟著,《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6页
[10] 孟伟著,《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9页
[11] 孟伟著,《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38页
[12] 胡越强著,《我了解的类型化音乐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络电台内部培训资料,2008年7月
[13] 周小普著,《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244页
[14] 胡越强著,《我了解的类型化音乐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络电台内部培训资料,2008年7月
[15] (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道格拉斯•A.弗格森著,《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516页
[16] 王兰柱主编:《2006中国广播收听年鉴》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17] 夏吉宣、王冬梅、马为公主编:《国际广播事业的新发展》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11月
[18]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网站介绍 http://www.bjradio.com
[19] 邓炘炘、黄京华著,《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88页
[20] 孟伟著,《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79-180页
[21] 刘九洲:《新闻理想主义与新闻世俗主义——社会良心与道德责任》,http://cache.baidu.com
[22] (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道格拉斯•A.弗格森著,《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519页
[23] Morning Show,http://www.wiki.com
[24] 胡越强著,《我了解的类型化音乐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络电台内部培训资料,2008年7月
[25] 路军著,《从东广新闻台看类型化电台在我国的探索实践》,《新闻记者》杂志社
[26] 孟伟著,《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23页
[27] 孙杰、杨桐波著,《浅谈理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传播》杂志社
[28] 孟伟著,《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87页
其他参考书目:
[1] 张颂著:《播音创作基础》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0年3月第一版
[2] 陈敏毅、胡木、祝东颖主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4年度优秀广播节目稿选》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年4月第一版
[3] 沈鹏飞主编:《播音文体作品解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4] 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年12月出版
[5] 曹璐、吴缦著:《广播新闻业务》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4月版
[6] (美)艾伦•B•阿尔巴朗、格雷戈里•G•彼茨著:《无线电广播产业》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