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表达准确度、明确度、正确度进行的双语调控方式有:
1.翻译式
即巧用翻译的手法进行转换。比如,《告诉你一个当代的中国》谈到"沟通"这个子话题时,主持人沈冰拿出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的杂志封面,请现场中外观众从三本杂志看三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时,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十分形象生动地分析了三种差异,现场的一位英国观众评价赵启正时说"Correct(正确)!"赵启正立即回应:"这就是英国式的幽默!"现场中国观众都笑了,谁知,那位英国观众没有反应,还在捂着耳机等待同声传译,主持人沈冰很及时地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这位英国观众才明白过来,沉默地微笑,点头表示同意。赵启正先生不禁举起手,很有力度地赞许了一句:"这是英国绅士的幽默!向你致敬!我们已经沟通了!幽默是可以沟通的。"现场爆发出掌声。
主持人沈冰在嘉宾与观众之间双语转换游刃有余,而翻译速度之快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的救场,确保了谈话现场交流的热烈气氛。翻译式是最简单的转换,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效的调控方式。
2.归纳式
即变换角度或风格,提炼归纳对方观点。还是中央电视台的双语谈话节告诉你一个当代的中国》,沈冰用英语问现场的中外观众,"如果请您来介绍中国,您会怎么说"?一位外国先生用英语回答:"中国给我的印象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文化,就像中国的四合院,很大,进去之后要拐弯,才能看见,里面很安静;中国的经济,像一列火车,火车头在前面跑得很快,后面跟着好多节车厢跑得不太快,有的还拉煤,但不管怎样,方向是确定的,是正确的。"沈冰立即进行双语转换,紧接着用汉语归纳:"看来,您是把中国文化比喻成四合院,把中国经济比喻成火车头。"主持人将外国观众具象的英语比喻进行了汉语归纳,有助于理解并产生新的语言刺激,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认识的效果。双语调控恰到好处。
3.推进式
即简明扼要地总结对方说话的要点,接着引导下一个话轮,推动谈进程。
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期双语节目《舞动的北京》,主持人的一段双语对话:
主持人:[英]维尔布鲁根先生,奥委会官员们是如何评价的?
维尔布鲁根:…
主持人:[转换成汉语]蒋主席,刚才维尔布鲁根先生说,罗格先生把他的印章盖在上面, 这是一种非常中国化的方式,表示了对会徽的首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名章呢?
蒋效愚:[展示送审件上罗格印的名章]……
当维尔布鲁根说到名章时,主持人及时转换成汉语,告之蒋效愚,但主持人没有原封不动地翻译,而是提炼维尔布鲁根先生的主要意思"这是一种非常中国化的方式,表示了对会徽的首肯",并紧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名章呢",传给蒋主席,以得到有关"首肯"的事实求证。既避免机械式简单转换,又推动了节目进程。这就是推进式转换。只有当主持人清晰准确地把握节目的走向,才可能产生"一举两得"的推进式转换效果,这是双语调控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