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档案
姓名:杨澜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8年
籍贯:北京
职位: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全国政协委员
毕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人生履历编辑本段 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曾获荣誉
1990年,杨澜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女主持人。
1994年,杨澜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
1996年5月,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1996年夏,杨澜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数次获得普利策奖的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2000年那一班》两小时纪录片,在哥伦比亚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获评论界好评。1997年4月,她应联合国副秘书长之邀,作为东亚惟一代表,出席了联合国世界媒体圆桌会议,当年11月又应邀出席联合国“1997世界电视论坛”。
1997年1月,杨澜散文集《凭海临风》出版,销量超过50万册。
1997年7月,杨澜被选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校董,成为这所美国常春藤名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
1997年7月,杨澜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并于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
1999年10月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代码0307,现改名为泰德阳光)董事局主席。
2000年,杨澜女士创办了大中华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阳光卫视在弘扬中国文化,加强传媒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获得显著成绩。2000年和2001年,阳光文化两次入选由世界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小型企业。
2001年,杨澜女士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代表北京作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
2003年,阳光卫视70%股权转让,现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主持《杨澜视线》、《杨澜访谈录》等节目。
2005年,杨澜女士开始主持针对中国都市女性观众的大型谈话节目《天下女人》。 所获荣誉编辑本段 1999年2月被《亚洲周刊》评为“亚洲二十位社会与文化领袖”之一。
2000年被评选为“能推动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之一。
2001年度海内外十位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之一。
2001年,杨澜女士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
2001年7月,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代表北京作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
2002年被评为“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之一。
自2003年3月起,杨澜女士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现任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和义务献血形象大使,并在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环境文化理事会等多家公益机构中担任理事。
2005年起,她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7年,被评为中国最美50人第一人。
有关杨澜
杨澜,一条无毒的美女蛇(大陆女作家东方竹子)
刚开始看杨澜,觉得这个小姑娘挺可人的。
可是看来看去,除了形象可人,除了运作精彩:杨澜退出央视嫁对老公,成立阳光,采访世界知名老总每一步都是走得相当精彩的,却看不出杨澜生命内在的精彩爆发出来,内在的光芒绽放出来,更没有创造性的语言崩射出来,更不见个性的魅力展现出来。真是怪!她的展示的机会是多么的多呀!再看杨澜我觉得她还是美丽还是温顺,但却似是一条无毒的美女蛇,这只无毒的美女蛇虽然有蛇的形状,有蛇的婀娜多姿,可是却缺少蛇的活力和灵性,更缺少蛇精气和神气,更是缺少蛇的狠和准,更是缺少蛇的突破力和蛇的毁灭力。于是虽然是条蛇,却没有蛇那种收魂摄魄的魅力,那种让人死去活来的媚力,更不能让人为她全神贯注。似乎这条蛇更本就没装蛇毒的囊,更没有喷毒的牙,就是从再好的地方、再精彩的人身边流过,这世界仍是无却于衷.可不是?虽然她该去的地方都去了,可是这些地方她却没留下的什么。可不是?虽然这个世界上她该采访的著名企业家她都采访了,该出的书她都出了,可是这些活得如此精彩企业家的居然在杨澜的节目中流过,在杨澜的图书中流过却似乎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如果换一个人来采访,可能总有什么猛料火料暴料让人津津乐到。杨澜的书居然庄重地凝重地被供在每个新华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就是偶儿被人翻阅,却看不到全新的吸引人的灵性的智性的慧性的光点,更没有带有生命的语言在其中流淌,更没有朴实的生活细节和幽默让人感受,更没有好听好玩的故事睛人把玩,又弃之而去.偶有想发财者,相结识著名企业家的居心叵测者,拿起来翻来翻去,虽然装帧豪华虽然有杨澜和企业家照片交相辉映,可是还是看不到自己想看的,更看不进去,于是,硬着头皮买一本回家当资料打入冷宫.
这是采访世界大企业家的书呀!怎么可能放在那里没什么吸引力?怎么可能拿起来翻来翻去毫无个性?怎么可能如同一堆的资料堆在一起?怎么可能让翻阅者无动于衷?猜想如果是有思想有智慧的麦当娜采访这些大企业家,这些大企业家的心里会出现莫名的骚动。猜想如果是亲切可人的鲁豫采访这些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可能会哭会笑会骂人会感叹。可是杨澜采访就不一样了,来了一个美女采访,美女显得可人亲切,可是大企业家谈笑风生了吗,可是大企业家的心里波澜起伏了吗,为什么讲出的故事反响平平,为什么写出的文章反响平平?亏得杨澜还叫杨“澜”。不然怎么别说掀天大波澜还个小的波澜都感觉不到呢?
就如一条无毒的美女蛇爬进了美丽的世界顶级花园,且在里面绕来绕去,可是蜂不惊蝶不飞虫不跑,就连小狼小狗小狮小豹小鸟都各自悠然,睡在那儿玩在那里立在哪里连肯给这无条无毒的美女蛇让路的激情都没有。似乎杨澜的生命中从没溪水改道,河水换流,激情四溢,疯狂、痴狂,这样的字眼出现。杨澜最大的幸福在这里,最大的悲哀也在这里了。
这也是杨澜在形式精彩的掩护下做出的最大的内容"精彩" 可不是,杨澜的书仍在滚滚入世,杨澜的采访仍在滚滚入世,可是却是“过尽千帆皆不是”,唯有一个杨澜,正大宗艺推出的杨澜,让人记住.这一点上杨澜甚至不如鲁豫有约,起码访谈节目有种亲和力,有种现场感,有种幽默的东西隐现,吸引人们去看。甚至不如陈晓楠,有些语言可直接心灵。.
这也是杨澜最大的悲哀!
就如同阳光公司想要点燃一炉火,炉子是按最好的档次彻好的,外表是按最漂亮的的样了装帧的,柴火是世界各地运来的最好的木头,里面的火种也是从最神圣的地点引来,且被用最隆重的方式点燃。火,着还是着了,却着不起来,燃不起来,旺不起来,尤如火种绝望地仰望天空,压抑地仰望天空,忍受无法燃起的郁闷,忍受不能薪火相传的痛苦。看了那么好的炉子里的火,不死不活,不灰不暗,让人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杨澜的四次转折
第一次转折:央视节目主持人
在成为央视节目主持人以前,杨澜是北京外语学院的一名大学生,还是一个有些缺乏自信的女生,甚至曾因为听力课听不懂而特别沮丧。直到后来听力水平提高了,才逐渐恢复了自信。她说:“我经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才华和极端聪明的人。”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杨澜后来的成功。勤勉努力的她,不仅大胆直率,看问题也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1990年2月,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主持人。杨澜以其自然清新的风格、镇定大方的台风及出众的才气逐渐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她长得不是太漂亮,在第六次试镜时还只是在“被考虑范围之列”。杨澜知道后,就反问导演:“为什么非得只找一个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场就是给男主持人做陪衬的?其实女性也可以很有头脑,所以如果能够有这个机会的话,自己就希望做一个的聪明主持人。” “我不是很漂亮,但我很有气质。”就是因为杨澜这些话,彻底打动了导演。毕业后,杨澜正式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直到现在,杨澜也一直坚持主持人不一定非得漂亮,女人的头脑更重要。进入央视后,杨澜终于感觉到,这次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做传媒就是她喜欢的事情。靠着自身的实力与魅力,杨澜获得了“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等。这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知名度和注意力,也彻底改变了她未来的人生道路。四年央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不仅开阔了杨澜的眼界,更确立了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名真正的传媒人。
但渐渐地,杨澜对这种重复性工作开始有点儿厌烦了。也许是一切来得太容易了,也许觉得自己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最重要的是,她开始觉得有点虚:“一开始央视让我一下子进入一个殿堂,但是我往下一看,空空如也,下边的基础都不是我自己建起来的,是一个庞大的机构赋予你支持,我觉得特别不踏实,所以我得自己从下边垒砖头慢慢起来,这样才会踏实。”
第二次转折:美国留学生
1994年,当人们还惊叹于杨澜在主持方面的成就时,她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央视的工作,去美国留学。在事业最明亮的时候选择激流勇退,这就意味着她要放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触手可得的美好未来。但资助她留学的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这给杨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6岁的时候,杨澜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国际传媒专业。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有一次,杨澜写论文写到半夜两点钟,好不容易敲完了,没有来得及存盘,电脑就死机了。杨澜当时就哭了,觉得第二天肯定交不了了。宿舍周围很安静,除了自己的哭声,只有宿舍管道里的老鼠在爬来爬去。但最后,她还是擦干眼泪,把论文完成了。谈起这段生活,杨澜说:“有些人遇到的苦难可能比别人多一点儿,但我遇到的困难并不比别人少,因为没有一件事是轻而易举的,需要经历的磨难委屈,一样儿也少不了”。虽然如此,但这段生活给杨澜带来的收获要远远比磨难多。她的视野开阔了许多,更亲身接触到了许多成功的传媒人和先进的传媒理念。在当时她利用业余时间,她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这是杨澜第一次以独立的眼光看世界。她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实现了自己从最底层“垒砖头”的想法。40集的《杨澜视线》发行到国内52个省市电视台,杨澜借此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先生吴征。作为事业和生活上的伙伴,在为她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和事业空间方面,吴征可以说居功至伟。他总是鼓励杨澜尝试新的东西: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能在保守中成功!正是吴征的帮助,使得杨澜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
第三次转折:凤凰卫视主持人
1997年回国后,杨澜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当时,凤凰卫视中文台刚刚成立,杨澜便加盟其中。1998年1月,《杨澜工作室》正式开播。凤凰卫视的两年,在杨澜的职业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她不仅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资本,也同时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凤凰卫视,杨澜不只是主持人,还是《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自己做选题,自己负责预算,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她都必须精打细算。这种经济上的拮据,对杨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经费条件下,把节目尽量完成到什么程度。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杨澜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构成了杨澜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部分,不少人在节目之后仍和她仍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会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获益也不可忽视。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也让她的信息量获得极大的丰富。两年后,杨澜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她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传媒工作经验,以及重量级的名人关系资源,对于她而言,进军商界显然所欠缺的只是资本而已。而吴征,正是深谙资本运作的高手。
第四次转折:阳光卫视的当家人
1999年10月,杨澜辞去了凤凰卫视的工作。从凤凰卫视退出之后,杨澜曾一度沉寂。2000年3月,她突然之间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壳上市,准备打造一个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由电视界转向商界,对于这次转变,杨澜表示,她投身商界不是简单的为了赚钱,还为了实现她过去不能实现的媒体理念。与大多数商人的低调不同,杨澜选择了始终站在阳光卫视的前面。在报刊杂志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杨澜的报道。她从一个做传媒出来的人变成了一个传媒名人。这种对传媒资源运用的驾轻就熟,使得她的阳光卫视一出生就有了许多优势。但杨澜创业不久,就遇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杨澜立刻感觉到了压力。她几乎天天都想着公司的经营。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杨澜将公司的成本锐减了差不多一半,并逐渐剥离了亏损严重的卫星电视与香港报纸出版业务,同时她还将自己的工资减了40%。
2001年夏,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奥的活动。同年,她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又与四通合作成立“阳光四通”,开始进军网络业和IT业。这一切都给公司所有员工带来了信心。终于,阳光文化在截止2004年3月31日的2003财政年度中取得了盈利,摆脱了近两年的亏损。之后,阳光文化正式更名为阳光体育,杨澜同时宣布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电视节目的制作中。
杨澜人生规划的成功学分析
由央视的名主持到远涉重洋的学子,再到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最后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而以一位文化经营商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则是杨澜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转换。
坚持目标不懈追求。杨澜的职业角色几次变化,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转、如何变,杨澜始终把自己定为“传媒人”,聪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这块料,所以从没有偏离做媒体这个大方向。而她的变化就在于她制定的目标层次一直在提高。杨澜在她的《凭海临风》一书中,曾写到了乘热气球的经历。热气球的操作员能做的只是调整气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风向,而气球的具体航线和落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这正是乘坐热气球的魅力所在:有控制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确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确设定的飞行都来得刺激。“其实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杨澜这样认为。
学习充电知识塑造。杨澜也有很美丽的外表,但不把自己定位在吃青春饭,对知识塑造自己的人生格外看中, 杨澜选择出国留学也就是侧重对中西文化的对比学习,通过不段学习和充实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杨澜说自己当时并没有多少钱可以出国读书,与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的相识使她圆了求学梦。1993年底,谢国民问杨澜有无留学计划。杨澜说自己走了就没人做节目了。谢国民认真地说,“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的发展重要。你有很多潜质,如果不出去就可惜了。只要你考取一个好的名牌大学,我就赞助你,我给你学费”。杨澜坦言自己至今都非常感动。 开放视野国际眼量。杨澜的思维意识是新潮的,也是中国电视主持人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开放眼量国际视野的电视人,这样的开放思维让杨澜具有强烈的国际背景。
知性魅力的杨澜,她动人、自信、优雅、阳光的微笑同章子怡的微笑一样构成东方现代女性的代表,对世界展示了古老而现代的东方神韵。杨澜也是一个征服世界的流行符号和沟通的密码。
杨澜的风格是“绵里藏针”
曾经有评论说,杨澜是中国的华莱士。但事实上,杨澜并不喜欢华莱士的主持风格:“他(有时)问问题显得有些生硬。”杨澜认为自己向来的重点不在风格,而在内涵:“风格是你在具备一定内涵后才体现出来的东西。”《杨澜访谈录》目前走的路线,是“温和的深刻型”。提及当初节目制作组在风格取舍上的抉择,杨澜说:“到底是开着轰炸机把这块地都炸平,还是钻井取油?后来我们认为,深刻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温和的形式提出来。对节目风格的取舍和杨澜的性格息息相关。“平时就不是一个凶巴巴的人嘛!”杨澜对自己的定位在她的每一次采访中都表现无遗。《杨澜访谈录》采访龙永图时,杨澜问及中国加入WT0最后阶段协议时朱总理的两个让步,龙回答:“具体的就不要说了”,杨当即表示“没关系”。但杨澜并不认为自己不尖锐。“采访吴基传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电信改革,是改革拉着你走,还是你拉着改革走?吴基传最先回避了这个问题,我后来又把他拉了回来,问他‘那刚才那个问题呢?’”杨澜形容自己的主持风格:“绵里藏针”。“观众要看的是内容,而不是两个人吵架。”《杨澜访谈录》没有噱头,没有八卦;一律的开头和结尾,一样的穿插和解说。杨澜认为,这类深度访谈的节目形式应该相对稳定,没有必要像娱乐节目一样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
杨澜从来不认为采访有什么特别的诀窍,除了认真:“我不是每一次都有灵感,但我每一次都很认真。”采访前做一大堆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我必须了解我在说什么。”而一次成功的采访,最重要的是要让被采访者知道,你明白了他在说什么,而不是把一个问题扔给他,得到答案后又接着问采访提纲上的另一个问题。“毕竟,我不是采访的主角,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