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性,顾名思义就是调节、控制。那么,双语转换根据什么来调控?
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期双语节目《舞动的北京》,围绕奥运会徽的诞生这个话题展开的一段双语对话。
主持人:方静
嘉宾一: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海茵?维尔布鲁根先生
嘉宾二:29届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蒋效愚先生
嘉宾三:奥运会徽创作组组长张武先生
第一个话题
主持人:[汉]谜底终于揭开,对你们来说早已知道。昨天的感受是什么?英语]维尔布鲁根先生?
维尔布鲁根:[英]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
蒋效愚:[汉]是一个展示了中国优秀文化,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发布仪式。
张 武:[汉]很快乐,愿与大家共舞。
为了和现场多数中国嘉宾、电视机前中国观众交流,主持人用汉语提出第一个话题。然后主持人立即将汉语转换成英语,首先问外国嘉宾维尔布鲁根先生的感受,遵循礼貌的语用原则,主动调节控制双语的运用。
第二个话题
主持人:[汉]会徽修改了多次,让您最头疼的是什么?
张 武:[汉]多文化、多信仰、多语言、多审美的标准是一个难题,最后找到了适合的图案,很欣慰。
第三个话题
主持人:[汉]是否正如创作者所说的那样,多种文化、多种信仰、多种语言,大家都能理解呢?[转英语]那么我想问问维尔布鲁根先生,您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到这枚会徽?第一眼看到时唤起了你什么样的想象呢?
维尔布鲁根:[英]欢乐,舞动,像中国书法……
第三个话题"是否正如创作者所说的那样,多种文化、多种信仰、多种语言,大家都能理解呢?"主持人用汉语衔接过第二个话题的答案(嘉宾张武的话头),转换成英语将三个话题传递给维尔布鲁根先生,以得到外方权威求证。
由此看来,双语调控性是指由主持人依据大小语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上下旬、场合、话题)的变化,主动调节、有所控制地使用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