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我们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只要播音员主持人会说标准的汉语和英语,具备双语能力,就一定能胜任双语播音主持?研究汉英双语播音主持是不是把英语和汉语拼凑在一起就行了?
比如,一个主持人要和节目现场的中外嘉宾一起,双语交流一个话题,双语驾驭一个谈话场,此时,我们必须考虑在双语播音主持过程中:
双语如何完美架构节目?
双语如何才能避免成为扩大受众面的一大障碍?
语比例如何控制?
双语如何自如转换?
双语如何体现新闻直播魅力、体现媒体国际竞争力?
双语如何适应多元文化语境的转换?
双语在全球化传播链条上如何进行跨文化表达?
……
双语在具体操作上并不是这么简单。那些认为双语播音主持不过是两项单语播音主持理论加在一起的论调,实际上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有自己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创作特征。它需要寻找自身的逻辑起点和思维脉络。
我们所研究的双语播音主持艺术,于19世纪80年代诞生于中国的土壤,是中国播音主持艺术常青树上萌发的一缕新枝,"本体"的研究离不开它的"母体"--中国播音学。汉英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以中国播音学理论为根基,借鉴跨文化交流学、语言学、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美学、中外化比较学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
当然,我们的研究应该不只是总结、介绍和翻译西方理论,或只是嫁接东西方的理论,而应该结合我们的国情和有声语言传播特点,更多关注我们自己的传播特性,关注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鉴于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是跨文化的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形态分类将会越来越细,作为一个大课题、一门新学科,重要的是研究它的"本体"."本体"词,原指"终极存在"、"该物"等意思。最早采用"本体论"一词的,是德国经院哲学家郭克兰纫( 1547-1629),意指一种存在的学说。在目前我国对双语播音主持尚无系统研究的情况下,建构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本体",就是从基础研究做起。夯实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一门新学科向前稳健发展的前提,对发展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事业,提高广播电视双语节目质量,适应全球化媒体竞争新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把研究视角锁定在中国媒体目前最为普遍的双语传播现象--双英语双语播音主持的范围内。以此为基点,力求梳理双语播音主持发展脉络,摸索基本规律,探求发展方向, 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