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才能自觉。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伸展"双语感知"的灵敏触角,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文化的边界--什么是自己的文化,什么是不同的文化;话题该如何切入,又如何自然展开;怎样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控制话题与节目的方向,进入艺术创作的完美境界。然而,提高双语词汇以及非语言符号感知的灵敏度,首先源自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直觉的敏感性、修辞的敏感性、对双语思维方式差异的敏感性。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直觉的敏感性(be intuitively sensitiv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必须对文化差异十分敏感--理解、尊重、欣赏文化差异。充分感受不同文化差异、理解不同的文化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世界各地旅游、参观博物馆、看中外电影和小说、接受外语教育等,这种知识也被称之为人类行为的文化知识。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修辞敏感性(thetorical sensitivity)。要达到真正能与不同文化的人对话,调整、修饰语言,提高双语表达效果,即不同文化的修辞能力。这种敏感性是以播音员主持人所掌握的的关于世界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基础的。培养双语修辞敏感性非常有利于形成特殊的推理思维,时常提醒自己,我该如何说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营造积极的交流气氛。
培养对双语思维方式差异的敏感性。从思维层面来看,汉英双语转换首先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相互转换。双语思维的快速转换是迅速进行双语转换的条件。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①一个民族总该有该民族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在语言组织的布局上也会反映出来,了解这种语言思维格局是言语交际不可缺少的文化背景知识。②据目前最有影响的Robert B Kaplan ( 1967)关于思维方式和话语结构关系的研究,我们仅从汉语和英语思维特点的总体差异来看,语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和圆式为特征,言语特点是思维自然铺排发散出去还要收拢回来,呈圆式或聚集式;和汉语这种偏直觉、整体式、"逐步达到高潮式"( climaxing)的思维方式不同,英语偏重线性"逆潮式"(anticlimax)思维,言语特点呈直线式,直接切题。双语思维方式导致的语言交流习惯和审美差异之大则可想而知。
我们对双语思维方式差异的敏感性将决定双语思维转换能否迅速、到位。
虽然两种思维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仕父讽盯一万时为一万所用语言的致思途径应该有所了解。例如,双语谈话节目的话题设置以及提问角度,不得不依据谈话对象、思维方式和致思途径的差异,围绕对方思维习惯,作出积极反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双语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