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播音主持既是将“外来媒介产品本土化,本土媒介产品国际化”的文化交流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媒体间竞争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双语播音主持在我国对外传播以及互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双语主持领域还有很多重点问题需要探究。
目前,
中国传媒大学、四川
音乐学院、四川师范
大学、天津师范
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都设立 了双语
播音主持专业。我国双语
节目的产生和发展与
广播电视的发展是趋于同步,双语
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同样要着眼于未来的传媒发展,只有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从业人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双语
播音主持人才要将
学校专业教育、在岗
培训及自主
学习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直以来,学校专业教育和在岗培训是主持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而单靠这两者并不能够满足双语能力提高的要求。
语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主持人应注重平时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主动培养自身的双语能力。去年,李湘在主持综艺节目“名声大震”时使用一些简单的
英语与外国选手对话惹来不少网友批评,指其发音不准和语法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公众对名人要求或许有些严格,但是如果主持人能够提高自身双语播音能力的话,也许所谓“
英语门”事件就会避免。
2、双语中的把关作用
在双语播音的话语系统中,同样需要“把关人”,来选择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淘汰没有意义的信息,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
工作人员,根据自己对受众需要与兴趣的理解在众多的
新闻信息中加以选择的。任何一个传播过程中都存在着把关人的把关行为,不管这些行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所以在双语播音中,也是需要把关人来承担信息的责任,完成初步的信息选择,需要传媒工作者站在信息的客观属性、市场需求标准、以及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等多角度去考量
新闻信息。
目前,世界范围内节目样式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是一个普遍现象,对于双语节目的
制作及主持来说,全盘的照搬和模仿必然会引发不符合受众需要的反向影响,不加思索地粗略转化也可能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节目
制作者及主持人发挥“把关”作用,既要放眼全球、紧随时代潮流、获取全球智慧,又要以一种求同存异的立场、批判的态度、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全面开放的思维观念对待和学习各国的
历史、文化。
一名主持人应具备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本土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双语播音主持能力。仅仅是外语程度好是无法胜任双语主持工作的。双语主持的重点在于“主持功底”,主持人在节目中所传达出的
内容才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一些专业化的双语节目,专业化的语言即使一般学过英语的人也不能完全听懂。这就要求主持人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巧妙地将专业化的词汇和语言转化成为能让受访者和受众都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这时候,主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与该节目相关的知识的积累。如果主持人在允许的范围内更深入广泛地参与到整个节目的前期和
后期制作中,也是会在中期录制的过程对于提升自己的播音主持水准有一定帮助的。与此同时,主持人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本土意识,将本土信息和文化传递给国外受众,将外国文化
介绍给本土受众;并主动地为构建“全球化”媒体环境下的本土特色、促进国际间文化沟通、推广我国国家
形象,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汉、英双语播音主持是以一种串联节目的方式,也是主持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形式之一。任何能力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有所提高的。就汉、英双语播音主持而言,要想在节目中恰如其分地做好两种语言间的自如转换,还需要
研究者们不断地探究、创新及努力,更需要新闻工作者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勤奋刻苦的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来从事双语播音主持工作。
鉴于跨文化传播的力度和广度得到不断加强,我国已经走进全新的媒体时代,考虑到目前我国电视台的
管理体制和经营策略,他们更看中既具备汉语播音与节目主持编辑能力,又能开展涉外采访、编播外语节目及掌握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趋势下,相信我国的双语播音事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