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语言传播推动了网络从冰冷单调的无声世界向充满魅力的有声世界转化。作为第四媒体的国际互联网,是另一种可视听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形、式,广播电台可以利用网络这个新维度中的无限空间为听众提供一个巨大的音库;电视台可以在英特网上转播电视信号提供多频道电视节目。技术的发展已使网上广播电视成为一个无限增长的信息资源库。
我们已欣喜地看到,1 998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RI)网站实现了汉 I英双语网上广播节目,对全球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24小时直播。2000年春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节目通过世界广播网WRN,已经进入英美主注至电台,进行网上直播。技术条件已不成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双语优势升膨展视音频网上运作的条件日趋成熟。
但目前"国际互联网络上的通用语是英语,通过网络传输的信息98%是英文信息",互联网络的用户中"以英语为母语的用户占所有用户的88.6%"①,这充分说明互联网是英语信息的网络。网络上英语独霸天下的局面,使得中国人只要进入网络空间就脱离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几乎处在英文信息包围之中,:而信息源是在美国,人们在了解世界重大事件时,都已经被框定在以美国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中,美国说是什么样,事件就会是什么样,却不一定是真相。正如《软力量与全球传播》一书中指出,如今的信息全球化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中心与边缘是非对称的。受众如何才能接近真相?新闻的真实性来自--信息的平衡。伊拉克战争的真相是什么?只有在媒体上同时读到阿拉伯人和美国人的不同观点,人们才能逐步接近真相:这是一场文明的冲突?争夺石油的战争?宗教战争?还是为了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新闻报道应该是多信源、多种画面、多种声音,才可能确保新闻事件的真相。
因为,"被他人看见和听见的意义在于,每个人都是站在一个不同的位置上来看来听的。这就是公共生活的意义……当共同世界只能从一个方面被看:见,只能从一个视点呈现出来的时候,它的末日就要到了"①。而现在,西方媒体报道的角度,正左右着世界各地受众的视角;发出的压倒性声音只会传播某种偏见。
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虽然凤凰卫视反应与表现非常出色,中国人第一次有了机会不必借助西方媒体来审视这场战争,凤凰的影响力也超越了华语本身,但有数据表明,仅亚洲地区,80%的战争新闻还是来自西方三大通讯社和西方的主要报纸;电视资源更被垄断,主要来自FOX、CNN、BBC②。在2003年9月22日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凤凰总裁刘长乐《流动的世界和华人媒体的使命》的发言中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世界的话语 羹权几乎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手中。据最新的《国家安全信息报告》,在全球信息资源中,80%以上是凝结着西方文化的英文信息,而华语信息资源则不到0.4%,这与中国和华人在世界上的作用与地位是不相称的。
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它为我们广播电视节目更迅速、更便捷地进入国际互联网络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当中国人在互联网的汉化方面作文章,着力开发互联网英译汉软件的同时,双语播音主持将可以通过有声语言扩充中文信息资源,以求获得和西方信息资源相抗衡的能力,并打破信息资源西强我弱的"不对称"局面。
当然,人们对新闻的了解已经远不是新闻事件本身,还期待关于于新闻事实的分析评论,媒体不仅要客观地报道事件扩充信息,还有责任分析新闻事实,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身的立场,立场与观点是衡量一个媒体是否成熟的标志,亦是衡量一个媒体核心竞争力强弱的标志。美国《纽约时报》着名评论家赖斯顿有句名言,称评论为"新闻的大炮",强调信息资源的深加工能力。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处理技术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仅国的8.6%,只有韩国的1 5.3%①,这个差距不仅在于信息的处理方式上,还在于信息的处理手段上缺乏深加工与梳理,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仍然较低。
然这和西方强势媒体拥有反应迅速的强大的全球记者网络相关,但是作为拥有最终话语权的双语播音主持创作者,是否还有可作为的空间呢?
过去播音员主持人"单语"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无法驾驭今天这"新闻的大炮"了。当今,媒体在第一时间连线技术上不成问题,"连线采访"已成为各家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但是"单语"连线采访越来越不能胜任多元信息的采集与评论;国际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我们"的声音在哪?双语播报能力、双语即兴评述能力将有利于演播室及时处理中英文信息,迅速现场出镜,主动进行评论,占领新闻报道的言论空间,及时传播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不同声音。
播音主持创作一旦进入双语的话语空间,中国媒体在国际舞台的能量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