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为它的传播方式、内容、对象都是开放的。如果说我国双语播音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受众的外语学习能力和交流的便利的话,那么现如今的双语播音却承载着语言传播、文化传播、信息传播等多重使命,是一个富有全球传播话语力量的体系。
(一)提升国内民族文化影响力
在全球传播的时代背景之下,维持一个信息封闭体系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在
英语处于主流地位的今天,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总是给非华人一种难以理解接受的感觉,这或许是华语
媒体无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一大原因。对某种语言文化特色的强调会降低对
其他人群的吸引力,单纯的华语媒体或者说“单语”策略无疑缩小了我们的媒体传播范围。因此,媒体不能把自己锁在“唯我论”[ ]的圈子里,而是应该主动地争取话语权,让更多的受众了解真正的
中国文化。
双语播音是一种在保持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语言传播结构模式,让汉语成为全球主要话语力量的途径,这种传播力量不是建立在征服上,而是在文化多样化的吸引上。从基本层面上来看,
双语播音的目的紫玉取得国际主流文化的容纳,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则是在力争我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发言权。只有争取到发言权,才能够扩充我们本身媒体的影响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塑造正面的中华民族
形象,此种话语的力量可以实现在自身的文化传统之中,亦可以通过跨文化传播在他国文化传统中实现。
(二)增强国内媒体的竞争力
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要素。“硬”核心竞争力指电视媒体独有的核心硬件资源及其规模和实力;“软”核心竞争力是指电视媒体所拥有的经营效率和媒体信息投放效果控制。中国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在从确立到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
问题。我国电视媒体要应对“入世”风潮的考验,就必须提高自身经营运作的效率和提升媒体信息投放的效果,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电视媒体的经营效益,这才是真正的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所在。
阿里•穆罕默德说:“我们将视为一个全球公司,其主要功能是
新闻和信息,但是它的
新闻主要是以美国的观点来建构的。西方话语霸权影响下,全球化传播的中国形象是极权、专制、没有言论自由、缺乏人权。冷战已结束十年,但美国主流媒体提到中国时仍然沿用共产主义中国共产主义者等字眼,在美国的主流话语体系中,这一标签往往意味着前苏联式的专制和极权主义,让人产生不悦甚至心理抵触。”
全球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一次利好机遇,若想挑战西方媒体话语霸权,我国的传播话语体系就应有所改进,语言的形态和话语风格不能像从前那样一成不变,正如“权力话语理论”创始人福柯所说:“话语的真理和权利的栖息之所不在于被谈论什么,而在于谁谈论它和它是怎样被谈论的。”
(三)双语在全球传播中的作用
自从麦克卢汉肯定了电视的传播力并提出“地球村”这一概念以来,学术界普遍把全球化视为是世界成为一个互动整体的过程,以全世界作为范围的传播则称为全球传播。在这个语言层面的接触日趋频繁的互动过程中,全球传播必然会受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制约和影响,而每个民族对自己的语言都有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全球传播势必会受到语言的传播动力和语言的地域局限性的影响。
双语播音将是我国话语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将意味着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运用双语播音在第一时间处理各种信息,及时反映给受众,占据话语主动权,特别是在现在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英语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更应该努力发展双语播音,同时双语播音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无论是现场
播报还是电视直播室的报道,都需要双语
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心理
素质和过硬的
专业知识,运用双语在
即兴评述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避免尴尬或自相矛盾问题的出现同时运用双语在各个领域都能自如,增强我国的新闻竞争力。
双语进行传播尊重语言的多样化,并能使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进行充分的融合,促使全世界的受众能够进一步了解各语种和非本国传统文化。比如,双语
播音主持人能够利用
电台进行对外播音,在吸收借鉴他国利好文化的同时,也传承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通过发挥两种语言的内在文化优势,在更可能大的范围内同时吸引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国际广播的传播框架,担负起全面的文化输出任务。立足双语播音这一模式,侧重两方面文化的同时传播,通过语言来传播文化,以多样性促进一体性,这对缓和“强势”语言文化对“弱势”语言文化的冲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来讲,在维持全球语言文化的平衡方面,双语播音发挥了其本身的积极作用,使得一个更为公平健康的国内传播系统得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