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语分类看,北京电视台《英语新闻》节目属于双语有声无声并存系列,是运用英语播音的一个双语节目,但只是用英语播音,配有汉语字幕,观众以外国人为主,兼顾汉语受众。因为播音员用单语进行有声语言表达,不属于双语播音主持研究范畴。
当前新闻类双语节目在电视节目还处在初创发展阶段,所占的比例不大,双语只是在某一期节目里存在,但有的节目起点很高。
年2月1 1日,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之际,中央电视台《世界》栏目快速反应,主持人水均益在演播室通过"视窗"连线进行双语采访,题为《问题沙龙》,英语访谈,汉语串联、评述,运用双语非常生动、贴切地实现了节目表达意图,传播效果极佳。由于《世界》这个栏目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中国人,所以主持人常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
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双语主持较为少见,但是在2008年奥运会会徽发布的当天,《焦点访谈》以双语形态播出了一期节目《舞动的北京》。主持人方静与三位嘉宾: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海茵?维尔布鲁根先生、29届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蒋效愚先生、奥运会徽创作组组长张武先生,在演播室围绕此次奥运会徽诞生背后的新闻故事,直接展开双语交流,引起国内外观众的强烈关注。
每年3月,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就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两会")的召开。如何在国际传播的舞台上争取主动,让中外观众耳目一新?
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别节目《两会接力站》一改"两会"传统的新闻报道风格,第一次运用双语主持的方式,充分发挥主持人显性的双语能力,全面报道"两会",体现出策划者开放的国际眼光。在"老外看两会"环节,我们看到,《对话》的当家主持人陈伟鸿在演播室开口说英语,并无卖弄之嫌,只是为了能"第一时间"连线,直接与国际观察员对话交流,能及时了解老外对中国"两会"的评价,外国权威专家对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看法。陈伟鸿在演播室操控自如,双语转换顺畅及时,一会儿用英语连线采访各国权威经济学家,一会儿用汉语总结点评,除英语发音稍欠标准之外,他双语驾驭睿智沉稳,总结老外观点精炼到位,形成交流互动的真实现场,颇具说服力,争取了新闻报道的主动,大大增加了"两会"报道的信息量和透明度。
尽管某些新闻节目使用双语还处于不稳定阶段(如播出时间不固定,双语在节目中运用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但是中国媒体以开放的胸襟和气魄挑战全球话语霸权的脚步不会停止。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双语化趋势凸显,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将给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