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溯双语教学的历史,不能不提及加拿大的法语沉浸课程( the Canadian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东部的魁北克省--一个法语区(法语和英语是加拿大两种法定的官方语言之一),一些说英语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够教他们的孩子说法语,以便孩子们日后能够使用两种法定语言。没想到的是,学校不是教孩子们怎样说法语,而是"老师用法语上课"来学习各门课程,结果,这些当时还不会说法语的孩子居然慢慢学会了法语。这种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并非通过参加"学习法语"而实现的,而是通过"教学语言"来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这正是当时加拿大沉浸式课程的优势所在。
通过教学语言获取语言能力的成功例子并不少见。除加拿大和西欧国家(例如比利时、卢森堡等)之外,近在身边的例子在中国香港。香港一些国际学校有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华人学生,教师用英语教授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由于长期沉浸在英语教学之中,学生对英语耳漓目染,一般都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由此看来,教学语言对生成语言能力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双语教学的历史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20世纪初的观点是双语能力会影响智力的发展;20世纪30-50年代,双语能力对智力发展不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会有消极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觉得双语能力对智力发展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早在1 98 1年,美国教育部就对双语教育的成效进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有人对双语教学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新移民想及早掌握英语方便生活和工作,但是双语教学会使学习者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消磨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使用两种语言并不是帮助新移民提高英语水平,及早融入主流社会的有效途径。同英语教育课程相比,双语教学在提高英语水方面比较差。1998年加利福尼亚州停办了该州大多数双语教学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