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3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河北省涉县沙河村开办了英语广播,每天20分钟,内容主要播送人民军队的胜利进军以及解放区人民新生活。当然它不是双语播音历史的真正开始。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简史1949-2000年》②可以了解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双语播音才真正开始。
1981年1 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英语讲座》,每期半小对,历时两年三个月。
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星期日广播英语》,"通过邀请外国专家讲话,选播外国报刊杂志文章和英语教学节目,介绍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社会问题,在节目形式上力求生动活泼,多样化,如:座谈会、配乐朗诵、短剧、报道、音乐、文学故事等。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申葆青任节目主持人,她的英语朗读流利,中文翻译贴切,感情表达细腻,语气亲切温存,深受听众赞扬"①。
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开办的《跟我学》节目引起很好的反响。要借助电视手段办好教学节目,如果只是把课堂的教学模式照搬到屏幕上,就会显得手法单一。中央电视台《跟我学》是从国外引进的,节目从实际场景人手,形象生动地教学员在不同环境中如何交谈,从而掌握对话技巧和语法,既新颖又实用。当时,中国的电视普及率低,许多人都按时守候在单位的电视机前收看。此节目不断回放,《跟我学》节目的配套教材也多次再版,供不应求,最为畅销。《跟我学》的成功为电视双语教学节目提供了一种新的辱路和方法。
1990年,中央电视台又从英国引进动画片《玛泽的故事》,改编成适合中国儿童学习的、游戏性较强的教学节目,儿童听众很喜欢学。
从历史沿革来看,双语播音主持最初是从教学节目开始的。之后的20多年,全国各地广播电视节目中,双语播音主持从单一的教学形态发展到专访、谈话、综艺、新闻等形态,广泛多样,异彩纷呈,以双语节目出现的时间为序,简单举例:
世纪90年代,广东台的Bilingual Magazine30,(《双语杂志30'》)、中,央电视台Outlook(《希望英语杂志》)等杂志型双语教学节目影响广泛,颇受好评。还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 992年创办、1 993年3月以双语形式出现的的Joy FM(《欢乐调频》)以及后来的Easy FM(《轻松调频》)等双语音乐节目,至今仍非常受国内学生和在华外国听众的青睐。
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中央电视台的深度新闻杂志栏目World《世界》……当主持人追访外国人物时,是"双语"挖掘出了人物的分量和魅力;是"双语"成就了主持人个性化的精彩表达。
2000年,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的"双语主持"成为节目一大卖点,它把视野放到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中,为中外嘉宾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等的对舌空间,以其多元开放性、平等参与性成为中外观众喜爱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全国1 80多部谈话节目中脱颖而出。接着,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对话》、让世界了解你》以及中央电视台人物专访节目Top Talk(《高端访问》)播出系列双语节目,新闻类、谈话类、专访类双语节目播出频率之高,远远超了上个世纪。
2004年新生代调查公司新一轮的秋季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地区的广播电台竞争呈愈演愈烈趋势,听众在各个频道之间游离不定的情况使得各电台的日到达率一直变化不定。而有着十几年之久的品牌媒体--北京音乐台以13.2%的日到达率依旧占据榜首。拥有大批品牌栏目固然是音乐台的优势之一,有意思的是,音乐台作出节目调整,加设一档双语教学节目,请吴大维主持,以灵活、幽默的方式教大家学英语。娱乐个性化的双语教学节目成了音乐台的一朵"添锦之花".
2004年中央电视台特别制作的《世界经济年度报告》派出多路记者同时击,采撷全球范围内人们最关注的十大经济事件。双语主持,连线访谈,国际政治经济人物,对每一个重大事件进行权威点评。
2005年、2006年,中央电视台赫然以"双语"冠名播出"中华情--双语中秋晚会",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九套多个频道同时现场直播,令海内外观众耳目一新;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央电视台元旦双语晚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凤凰卫视的"凤凰卫视十周年台庆晚会".
2007年两会特别节目《两会接力站》的"老外看两会",陈伟鸿双语主持,在演播室用英语与国际观察员连线对话,汉语点评,令节目信息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