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就播音主持艺术而言,创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传播效果,达到最好的宣传目的。在创新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创新与导向的关系
不同社会形态的
新闻事业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目的、
服务对象、价值取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我们的广播电视
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的根本原则。同样,西方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大部分新闻
媒体也有自己的原则,他们按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新闻观进行
工作,在不折不扣地充当着政党、政府或财团的喉舌。我们讲广播电视创新,绝不意味着要改变"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性质和功能。
我们提倡
播音主持创新,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坚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2000年8月21日,一家电视台《是是非非》栏目播出"见义怎为"。中央提倡"见义勇为",他提出"见义怎为",有些嘉宾甚至提出"见义不为"是人的权利这么荒谬的论点。对此,
主持人一句话都没说,这就等于默认了嘉宾发表的错误观点。还一家电视台的谈话
节目大谈男人补肾,主持人竟问现场女观众:"是否都给你们的丈夫买过壮阳补肾的药?"而且还让一位女青年说:"克林顿为什么有魅力,就在于他那么强壮,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生理方面的成功、生理方面的强壮,他能够树立起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吗?"对于这样的舆论,主持人竟然说对,还引导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吉炳轩同志2001年在国家广电总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培训班上讲话时指出:"节目主持人的
语言文字、穿着打扮、仪态仪表、举手投足都有导向。"
时下,不少播音员主持人为了所谓的"创新",在有声语言
发声上标新立异,或嗲声嗲气、或男声女气、或女声小气,娇揉造作。参加全国2001年广播
音乐节目主持人大赛评比的评委们一致认为;"这种美学误区有必要引起主持人的重视与关注。"同样,播音员主持人的衣着打扮也有导向作用,它既引导
服装服饰的新潮流,也引导人们的审美倾向。播音员主持人在荧屏上的
形象,代表了媒体的
形象,是端庄得体还是怪异花哨,会在社会上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播音主持艺术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需要继承和借鉴的
内容是多层面的。播音界的一些老前辈在探索创新思维的规律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学习、继承这些经验,可以使我们在创作思路和方法上得到启迪。很难想象,一个不愿意
学习、借鉴前辈经验的人,一个不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人,怎么会形成有效的创新思维。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传统方面,著名播音
艺术家齐越、夏青、沈力、赵忠祥等,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齐越在
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爱憎分明的真挚情感、整体开放的创作心态,用生命播音的创作精神;夏青在
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铿镪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大国的气度;沈力在主持创作中所体现的亲和力、信任感;赵忠祥在主持创作中所体现的语言功力、文化内涵等,都值得我们后来者学习和继承。
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既继承了传统播音的规范性、庄重性、
鼓动性,又具有时代感、节奏感和亲切感;播音员常亮、黎江、罗京、李瑞英等人的播音庄重大方、沉着自信、亲切自如,较好地体现了对传统播音的继承性;中央电视台海霞
主播的《现在
播报》,语言规范、声音有弹性、重点突出、基调有变化、
播报活跃跳脱、状态积极,既有精气神,又有
交流感,表现出对观众的尊重和服务的热忱;福建电视台申小卫主播的《东南报道》庄重大方自如、神态松弛平和、播报既规整又轻巧,对整档新闻胸有成竹,体现出了良好的驾驭能力。当然,经验对创新来说绝非万能的灵丹妙药,不能正确对待和运用已有的经验,经验就可能遏制创新的冲动,成为创新的羁绊和累赘。
3、创新与知识的关系
任何创新都是同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性思维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流畅性,这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二是灵活性,这是对思维广度的评价;三是独特性,这是对思维深度的评价。深度,就意味着深刻、深透、精深,能触及常人一时难以认识、把握的事物的本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同样要具有这"三性"。而思维要流畅、灵活、独特,就必须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功底。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思维也是运用知识的一种
运动。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揭示新的知识。播音员、主持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往往与创新的成败及成果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积累一定量的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积累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创新。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拓宽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新时代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具备整体化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进行创新,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