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谈到主持人离不开表演,但这种表演有别于影视演员的"艺术表演"和一般人的"生活表演".主持人的表演不是塑造角色,而是表现真实的自我,是"非角色表演".一个主持人,由于他的特殊地位要求,他既不能过度地进行艺术表演给人以虚假做作的感觉,也不能过于随便,无论什么节目、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都一律是自己本人,这不仅失去了电视创作主体的身份,而且过分强调自我而不考虑与节目的一致性,同样会导致观众的反感。因此,我们应准确、恰如其分地把握"表演分寸",做到适度表演。
首先,表演适度才能接近生活,才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其次,表演适度才能保持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再者,表演适度符合"电视节目真实感"这一总体要求。
综上所述,由于主持人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仪表装束都会在观众中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度表演则会更加充分地体现节目主旨,更加紧密地贴近群众。俗话说"艺无止境",主持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丰富才能,完善自我,才会使自己的"表演"得心应手,趋于自然流露的境界。
仔细研究,这里的学问并不简单。作为传受双方的一方传者,其被接受与否及被其接受的程度大小要视受众的心理而定。真诚自然的主持人会大大缩小传受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是他(她)在屏幕上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那如何做到真诚自然?如何具有感染力?节目主持人的成功与否与其体态语言学的修养紧密相联。
体态语言,是人们内心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映。人们的思想、态度和愿望等等,不管你是否有意掩饰,都会在自己的举止神态上得到表达。这种体态语言或人际沟通的非语言性手段其表达能力极为强大,但却为大多数人所忽略。比如:崔永元节目中的走位、手势、体态、眼神、表情,谦和而不失自信,礼貌而不失真情,充分表现出对每一位参与者的尊重。当我们开始寻找某人的风格,注意他的姿态、动作和脸部变化时,你就会理解很多成功的主持人是如何依赖体态语言,使他们的讲话和形象为人们所接受。
在屏幕前真正成功的人,多指能够用他们的躯体表达任何情感的人。美国着名的主持人克朗凯特曾严厉批评了本国地方电视节目中过多使用"漂亮面孔",而使新闻节目质量下降的现象。在我国的电视屏幕中,这种现象也似乎形成了定势--形象不漂亮不能上荧屏。实际上,正是由于很多美女帅哥本身的素质,使我们很多节目流于平淡、呆板、不贴近观众和生活。白岩松在一次主持人的聚会上开玩笑地说:"主持人就是那种在栏目里负责露脸、负责领奖、同时也负责挨骂的人。"杨澜认为,"主持人就是讲故事的人。"美国CBS《60分钟》新闻节目创办人唐?休伊特40年前创造了"主播"(Anchor)这个词汇,他说,主播就是"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的那个人".
电视确实存在适于家庭观赏的特性,人们更愿意从漂亮、美丽中获得愉悦。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分的漂亮"和"过分的不漂亮"都会构成对受众接受信息的障碍。传媒理论认为,主持人作为"嘴力劳动者",其主要职能是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观众。而如果观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注意力被主持人的"过分的漂亮"和"过分的不漂亮"所吸引或者干扰,势必会影响其接收信息的有效性。很多人会拿选演员的观点来比照选主持人,人们大都知道选演员往往会比较多的看重相貌、形体。这是不了解演员和主持人的根本区别所致。演员"演"的是"别人的生活",是特定角色所提供的特定的生活。而主持人永远是"演"自己,是不能"弄虚作假"的,尽管主持人要想"演"好自己也需要借鉴类似表演的技巧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观赏戏剧、电影,看其中这些"漂亮人"的生活片段和跌宕人生,人们会在那些俊男美女的表演当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和动力,是完成一次造梦的过程,是"离开"生活本身。而看主持人在电视上"自说自话",仍然是在"生活本身"之中,人们需要在这一观赏过程中获得的是各种各样的信息,要求的是真实感和信任感,而真实感、信任感和漂亮与否无关。所以,作为主持人只要"平均的漂亮"就足够了。相反,却与体态语言学有着更密切、更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