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中怎样去把握稿件的内在语?
专家解题与建议
(1)什么是内在语
在播音主持专业中,把语言所不能表露、不便表露或者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称为“内在语”。生活中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表演专业中的“潜台词”实际上都是内在语。播音员、主持人归根到底是同人打交道的职业,虽然中间借助了一个媒体、一个节目、一份稿件,但媒体、节目、稿件都是人的想法、思想的工具和结果,本质是操纵于人的意识之下的。透过文字表面聆听思想的声音是最重要的。
在播音主持中,内在语是有层次的。在篇章结构中,全篇的内在语是讲播的目的,就是这篇稿件要告诉受众什么思想和情感。播讲目的是靠语气来体现的。一篇稿件的布局总是有主有次,在主要部分中有重点和非重点。播讲的目的一般藏在主要部分和重点内容的背后深处。所以,在备稿时首先要找出主要部分和重点层次,这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要脉,透过要脉追寻其精髓和灵魂。从语句的角度看,内在语就是具体态度。态度无非包括判断和评价,有是与非的区别,在是与非中还有分寸的差别,分寸的差别也就是态度的标志,所以许多稿件通过不同的、具体语句的态度分寸来表达内在语。文章的层次和部分之间是有转承关系的,通过语句的衔接体现出来,实际上就是承前启后。所以,承前启后是层次转承的内在语。
(2)怎样挖掘稿件的内在语
拿到一篇稿件怎样挖掘它的内在语?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读稿件,确定播出目的。怎样确定播出目的呢?从两方面切入。第一,找重点。播出目的一般在重点中集中而鲜明的体现,所以在重点中采掘全篇的内在语能确保事半功倍。第二,找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令你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部分,碰到这样的语句就要小心,考虑不周容易造成语意模糊不清,甚至产生歧义,误导受众。找准重点、摸清难点,基本上能够保证播出目的的确定。
其次,在稿件的大层次间体现了承接的特点和意图,主要体现在语句的衔接上。最后,在每个具体的语句中探察作者的态度和感情,看看作者在文字的后面藏着什么意思。要着重把握态度、感情的分寸。
(3)内在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稿件的内在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主要请大家注意两个方面:
其一,语句链条的承接。
语句链条的承接是指,一个句子内部或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的开头和结尾的位置,用内在语的接应、解释和转折的作用,造成一个意群或几个意群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和感觉。语句链条的承接主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发语作用。比如,下面是一条消息的导语:“参加2001年高考的高龄和大龄考生成绩普遍偏低。但教育部表示,不会因为这些考生成绩的原因而取消这一新的举措。”为了使语气显得不是很突兀,你可以在开头加上这样一句内在语:“您知道今年有很多老人参加高考的事吗?他们的勇气可嘉,虽然……”这样把播音员、主持人的态度和消息的目的统一起来了,这条消息是想告诉人们,虽然今年高龄和大龄考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但他们仍有机会,今后还可以再考。这就是语句链条的承接第一种情况:发语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转换作用。上述消息的主体部分是这样的:“今年高考首次取消了年龄限制,全国共有一万六千名高龄、大龄考生参加高考。其中六十岁以上的有十人,年龄最大的七十三岁,平均年龄四十五岁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考生的成绩一般在15分到300分之间,但也有少数考生的成绩较好,广东省一位大龄考生的分数距本省本科最低调档分数线只差6分……”在导语和主体段落之间,可以加上这样的内在语:“您可能早知道……”以承上启下,这是语句链条承接的第二种情况:转换作用。
第三种情况是回味作用。上述消息的结尾是这样的:“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这些考生不要泄气,来年可以再搏。”内在语就是鼓励今年失利的大龄考生,总结经验教训,明年还可以再考,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国家还是支持大龄考生参加高等学历教育竞争的。无疑,这是给心存疑虑和正在犹豫的大龄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使他们受到鼓舞,坚定了他们的决心。消息就到此结束,但让大龄考生和受众感到了国家对人民受教育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这种人民和国家之间的感情还在荡漾,余味无穷,播读时就要把这种内在语体现出来。这是语句链条承接的第三种情况:回味作用。
其二,语句本质的差异。
语句本质的差异,是指利用内在语揭示、感通的作用,把句子、句群、段落、层次的内在的含义明确恰当、细致深刻地表达出来。在一般的情况下,语言和内在的含义是一致的。但有时语言和内在的含义是不一致的,语言表面上是“这个”意思,但深挖一下,发现实际上它是“那个”意思,而且两个意思还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还举上文的例子。关于大龄考生的消息是刊登在2001年8月7日的《北京青年报》上的,是转发的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它的主标题是“高龄考生成绩偏低”,副标题是“教育部表示不会因此取消这一举措”。显然标题的设计与消息全篇的内在语不相符。用大字号、副标题处理“教育部表示不会因此取消这一举措”表明编辑强调的是高龄考生参加高考结果并不理想的事实,而非消息所流露的国家对大龄考生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北京青年报》转发中央电视台的这则消息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内在语。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内在语使语言和内在含义相反。比如,同样是导语“参加2001年高考的高龄和大龄考生成绩普遍偏低。但教育部表示,不会因为这些考生考试成绩的原因而取消这一新的举措”。如果内在语变成“又考不好,这不是凑热闹吗?国家怎么还让他们考啊?”语言和内在的含义不就正好相反了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声语言的创作是否正确恰当,被内在语制约着,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化成声音就大功告成了。在播音主持中,如果把内在的意思给播反了,立场、态度和观点都变了,容易造成恶劣的影响。把语句的意思播反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在语错了。当然也有表达方法不得当的原因。
名师提醒
内在语的挖掘和把握要靠逻辑的思考和感受,这和平时准备稿件时的历练,理论、文学修养,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如果平时懒惰粗心,没有自觉积累和锤炼,那么,在把握内在语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有时我们发觉有些播音表达技巧纯熟的播音员、主持人并不能明晰到位地运用内在语使稿件富于穿透力和感染力,原因大概就在于理性的思考欠缺。所以,要播好一篇稿件、主持好一个节目,加强有声语言表达前的积累和提高是不容置疑的。广大考生在备考阶段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