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不是演员,不是塑造角色,这是肯定的。但是主持人需要借助表演,这也是肯定的。这是因为:
(一)筛选自我即包含表演
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的形象总是全部或局部地在屏幕上"曝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观众就清楚地看在眼里。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持人的形体、表情、语气语调本身都是信息,都有它的"能指".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有效的利用和控制。事实上,录像机一开动,红灯一亮,主持人的表演就开始了。只是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把生活中自然状态的自我统统带到节目中去。他总是要根据节目内容,根据他所在机构对将要传播的内容的态度,或扩大自己的某一部分或缩小自己的某一部分,把经过筛选的自我显示出来,而筛选自我的过程就包含着表演。
美国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曾说过:"电视主持人更应像个演员,而不仅仅是个记者".看来,他是主张表演的了。我国第一代电视播音员兼主持人赵忠祥在他所着的《岁月随想》一书中写道:"当我坐在镜头前就进入了一种创作的境地,讲话动作与平日的是绝对不相同的".因此,肯定主持人离不开表演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二)在假定条件下工作就需要借助表演
主持人和演员相通的是:他们都是在不同程度的"假定"条件下工作的。演员在剧本规定的情景中进行艺术创作;节目主持人在节目规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工作。举例来说:一台春节晚会,其中许多节目是提前录制的。那时,街上还没有彩灯,晚上也没有礼花,也没有节日的气氛。在人们还没有感觉到节日来临时,节目主持人却提前"进入"了节日:他在录制节目时的语调神情要和假定的过节协调起来,这必然要借助表演。这是一种"人为障碍",要突破和超越这种障碍,就要借助表演。有人或许会提出:文艺节目是这样,其他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就不是这种情况了。其实不然,电视新闻的播出,新闻主持人也有"假定".比如,主持人实际上是面对摄像机在说话,而他的内心感觉和神态表情必须是假定面对观众说话。我们常说某位主持人"镜头感好,镜头感强",也就是指这位主持人在"假定"的情景下,与摄像机"交流"得恰如其分,亲切自然。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的第一位主持人沈力老师有句经验之谈,叫做"主持人不仅要心中有人更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也好目中有人也好,对主持人的演播来说都是一种"假定",而任何"假定"条件下的创作都离不开表演艺术,也就是说都要不同程度地借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