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996年:贴近生活、亲切自然
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由徐曼主持的“空中之友”节目开播,这标志着广播电视中一种新节目形式—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它突破了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固有模式,使受众耳目一新。主持人节目逐渐在全国推广,电台的徐曼、电视台的沈力等人也成为有较高知名度的新闻人物。
80年代初出现的主持人节目,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节目中主持人采编播合一,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另一种是主持人与编辑、记者合作,编辑记者写稿,由相对固定的主持人播出,主持人只进行少量采编工作,主要任务是以谈话体的方式进行有声语言表达加工。当时的大部分节目都属于第二种类型。
为了满足不同受众需要,专业化节目和频道开始出现。198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以经济节目为特色。1995年3月,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了全国首家专业金融台,充分利用先进的卫星传送和计算机网络,及时为听众提供信息知识和服务,每天以滚动的方式五次播送证券期货和外汇等国内和世界财经行情信息。频道专业化和受众细分化使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内容更加充实、积极,主持人直播、热线电话,特邀嘉宾,入户访谈等群众参与开放交流的方式使广播电视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人民群众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当中带来了节目交流形态的变化,另外,节目内容也越来越多地取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这些变化使得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庄重大方、真诚朴实的基础上,增添了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的色彩,对象感更明确、交流感更强烈,与受众的距离更接近,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
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在坚持党性和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出现了活泼生动的局面,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语言表达样式也丰富多彩起来。
1996年—2006年:求鲜活、求变化
1996年至2006年这十年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突破创新、个性发展的十年。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包罗万象,节目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在庄重大方、真诚朴实、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的基础上呈现出了求鲜活、快节奏、多变化、有个性的新特点,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个性化的播音员主持人满足着人们多方面的需求,给受众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1.求鲜活、快节奏
如今的受众对广播电视信息传播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并不只是满足于内容的真实性,还对报道的时效性、背景分析、深度挖掘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1996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实现直播,这个在1978年1月1日以直播方式正式开播的全国王牌新闻节目,在经过16年以后又重新恢复了直播(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全部节目开始使用录像带录制播出。)1993年3月开始,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新闻播出由4次增加到13次,实现了整点播出、新闻直播和重要新闻滚动播出,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新闻联播”恢复直播,标志着新闻报道观念的重要转变,在其影响下,各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也陆续实现了直播。国内最长的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也于1996年5月17日开播,很快便名列晚9点时段各个栏目收视率榜首。从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问世、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推出到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开播,中央电视台完成了电视新闻报道改革三部曲。
直播的广泛采用,使节目报道速度大大提高,评论调查类节目的出现,加强了对事件背景和过程的深入挖掘,加深了节目报道的深度。在节目内容速度和深度、纵向和横向都立体发展的今天,为适应节目制作的需要,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新特点。新闻节目播报语速普遍加快,这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基本功提出了高要求。同时,语言表达的重点更明确、节奏更明快、逻辑更严谨、语言更流畅、现场报道更直接更鲜活……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在有稿的准确表述基础上,还必须开掘和训练无稿即兴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播报”中的海霞,“世界报道”中的康辉,“焦点访谈”中的敬一丹、方静,“新闻调查”中的杨春、柴静……很多播音员主持人都以精练跳脱的语言和快捷深入的报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求鲜活、快节奏的语言表达变化准确地体现了快节奏的时代特点、大信息量的传播特色,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2.多变化、有个性
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综节大观”“正大综艺”等综艺节目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主持人倪萍、杨澜、程前等因大方、活跃、热情的表现得到了广大观众认可,迅速成名。90年代中后期,在直播节目和深度报道如火如荼之时,综艺娱乐节目也随着受众需求不断改变而变得越来越时尚热闹、越来越娱乐休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996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异军突起,将广播电视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福建台“开心100”、北京台“欢乐总动员”紧随其后,引领了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潮流,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快乐旋风”。
2000年之后以中央电视台“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游戏节目,用“请听题”“恭喜你,答对了”之类的话语把全国人民的智力竞赛热情推到了新的高度。
到了2004年,“真人秀”席卷荧屏,“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节目让老百姓走上前台展示才华成为明星,娱乐节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2006年“舞林大会”“名声大震”闪亮登场,进一步拓展了综艺娱乐节目内容。一方面,眼花缭乱、热闹火爆的综艺娱乐节目给主持人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观众对主持人也充满了期待,固定的语言腔调、不变的表达模式、套路式的话语内容已经无法赢得受众。因此,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以及鲜明的个性化率先呈现出来。“幸运52”“非常6+1”的李咏亦庄亦谐,“超级女声”的汪涵机智幽默,“快乐大本营”的何炅挥洒自如、谢娜古灵精怪,“舞林大会”的曹可凡稳重大度又不失诙谐……他们多变化有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今天,不仅是综艺娱乐节目,无论在哪种类型的节目中,都是那些声音、形象、语言表达有特点,更放得开、更能调动现场气氛、更有个人魅力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赢得更多的青睐。他们的语言表达张驰自如、灵动丰富,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理解和个人特色,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吸引人。
“半边天”的张越自然真诚,充满人文关怀,“面对面”的王志语言犀利、逻辑严密,“欢乐中国行”的董卿温文尔雅,又不失热情大方……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因为节目中个性鲜明、灵活机智的主持赢得了无数观众的支持。挖掘自身特点、寻求变化、突出个性,已经成为当今众多播音员主持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