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受众自身的变化、传媒受众观的改变、以及受众接受环境的改变。受众自身的变化:这是由于受众自身的年龄、经历、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状况等无时无刻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传媒受众观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的"魔弹论"认为,受众接受信息是被动的、毫无反抗的。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可以毫无阻拦地把信息注入受众的头脑。随着大众传播的研究从"魔弹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宏观效果论"的不断深入,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的地位逐渐由"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转变,受众不仅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信息,甚至还成为主动地报道和信息发布者。"国外传播学者在讨论受众位置时,有人用了一个有关'房屋'的比喻,大意是说'居住房东的房屋的我们,可以把房屋变为我们的空间',住房子的是我们,而不是房东。"
显然,当今受众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媒体本身往往依赖与受众的互动才能存在和得以实现传播目的。受众接受环境的改变:以我国来说,过去,传媒的种类相对匾乏,受众对媒介的权威性、可信性表现出明显的膜拜,除了接受之外,没有更多的选择。
对于二十年前,大家也许还清晰地记得,一些港台甚至是海外剧,如《霍元甲》、《排球女将》的播放甚至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就连当今琼瑶笔下红极一时的《环珠格格》恐怕也难以造成如此的轰动。这一阶段由于媒介运行机制相对特殊,受众对媒介的权威性、可信性表现出明显的膜拜,对主持人形象的期待也表现为权威、可信、端庄、大方的形象。随着电子媒介数量的增加和多元化的发展,受众不再限于单一的信息接受渠道和娱乐方式,而是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口味的主持人形象,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正大综艺》等节目主持人频频更换,可依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许多主持人纷纷感慨"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