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认同是主人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形象意义和价值只有通过受众接受的过程才能表现出来。受众对主持人形象塑造的认同,即主持人形象塑造过程中体现的目标、价值与受众自身的目标、价值的一致关系。这种一致关系的形成就是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终极目标。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同是体现在传受双方努力趋于一致、并永远在为达成一致而进行的动态调整之中。因此,对受众认同的理解包含有以下几点:
受众认同不等于迎合,受众在参与认知活动的过程中,记忆库里不存在有关信息,那么信息加工就会受到阻碍。当受众在对主持人形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毫不具备这方面的认知经验,受众就会难以接受这种主持人形象。此时要么受众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顺应主持人对其的引导,要么主持人重塑主持人形象同化于受众原有的认知结构,受众此时即会产生认同感。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认同并非迎合。就受众来说,在以"靶子论"传播理念盛行的过去,受众被视为一打即中弹的"靶子",受众对传媒的膜拜使之无意且无力提出与传媒相左的观念,受众的主体意识很难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受众表现出一种对媒体无意识地迎合。大众传播发展到今天,受众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受众是上帝"的口号己被众多媒体所认同。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媒体己意识到谁拥有受众,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正是在这种策动下,有些媒体
主持人甚至以社会责任感与先进文化导向的传播理念于不顾,一味地迎合受众,不惜以打情骂俏的媚俗风格,来满足个别受众的猎奇心理,其结果却造成了主持人形象的悲哀和自我毁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两者都有背于认同的本意,任何一方的妥协都意味着对自身目标与价值的放弃或背叛,因一方放弃而达成的"一致"是虚伪而不稳定的,依此塑造的主持人形象难以长久。
受众认同的表现形式
认同的表现形式大致概括为积极认同与消极认同两个方面。从受众的角度分析,积极认同的受众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他们不单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是进入了传播的全过程。首先,他们对主持人形象进行有选择的理解、记忆和判断,对于与自己目标价值一致的形象表示肯定,对于与自己目标价值不一致的形象表示否定,并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反馈当中,与主持人进行沟通、交流,互换。在信息的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传受双方对主持人形象要求及评判标准一致性的目标价值体系。与之相对,消极认同的受众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被动性。他们往往未参与到传播的全过程,接受单向的、直接的传播方式,从而忽视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对传者的反向作用,无法对传者产生影响,使认同的一致关系难以达成。对与主持人来说,积极认同是在形象塑造中尽可能对受众的意见建议作出回应,这种回应既可以是主持人对形象的调节与改进,以期更符合受众的需求和认知习惯,也可以是在形象方面对受众的解释或引导,让受众感到反馈的价值。消极认同则是对受众不同意见的置之不理或不屑一顾,忽视受众在主持人形象塑造中的积极作用,过分强调传者对受众的引导,久而久之便会使受众丧失参与的主动性,最终影响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一致关系。
受众认同与主持人形象塑造随传受关系的互动而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受众与主持人的互动关系为受众认同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受众对于主持人每一次循环互动的过程,都是传受关系螺旋式上升的进步过程,受众的认知能力在传媒引导下得到提升,认知经验不断丰富,主持人形象因受众反馈信息而不断得到重塑与完善。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知范围随着受众水平的提高而拓展,而受众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主持人形象塑造的发展动力。在这种互动基础上,受众认同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渐进式进步,受众与主持人形象塑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趋向目标与价值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