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类节目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娱乐类节目。其流行程度已经成为世界的一种风潮,虽然现在我国的综艺类节目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走进了一个怪圈∶对“收视率”“效益”的追求已经取代了对“美感”的追求。娱乐节目文化内涵的缺乏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得娱乐传播陷入困境。设想中的综艺类节目变成了另类的“艺术”,这样下去艺术将不成艺术。
一、娱乐类节目中“艺术”的消失
(一)娱乐节目的发展
“
电视娱乐节目”至今缺少一个明确的界定,故其内涵和外延往往模糊不清,宽窄不一。
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通常人们所指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单纯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
这一界定概括了娱乐节目的三个特点: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基本上可以得到认可。实际上,娱乐节目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娱乐性”。和古代娱乐不同,现代电视娱乐具有更强大的传播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在扮演长达几十年的“宣传喉舌”角色后,伴随着国门的打开和世界性的电视娱乐风潮,
中国电视开始显现娱乐传播功能。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中国电视开始出现第一批娱乐节目,这就是以《综节大观》和《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综艺类节目。当时节目一开播便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很快就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其节目的新颖性,以及其节目
内容还包涵了很多知识,观众可以在消遣当中了解很多不常接触的知识。1998年前后,以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1997年7月11日开播)、《玫瑰之约》(1998年7月16日开播)等节目为肇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开始蓬勃兴起,并席卷荧屏,刮起一股“娱乐”旋风。
(二)娱乐节目的现状
伴随经济发展,社会剧烈变动,电视节目的内容也在多样化。最近,完全再现犯罪或暴露个人隐私的节目很受欢迎。连那些赌博性质非常明显的问答等违反社会常理及道德观的内容也被制成了电视节目。比如台湾一家电视台的节目《天才GOGOGO》中就以麻将为中心,围绕着麻将来进行一系列的娱乐
活动。再比如今年5月一家卫视播放的“妖怪大
学堂”节目,对猫从4层楼掉下来会如何进行试验,遭到宠物爱好者的谴责。
制作这些节目是为了迎合观众内心深处的不健康东西和好奇心,而并不是将一种艺术搬上荧幕。有些电视节目到处追踪
文艺界名人及影视
明星动向,报道名人丑闻,更有甚者胡编乱造出许多不存在的事来制造收视率,甚至有的节目中男
主持人模仿女人动作,或穿奇特的
戏剧装出场;而女性则往男性化方向发展。这不但违背了我们做节目的目的,还违背了做为电视人高尚的道义。以上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娱乐类节目困境形成的原因
首先,从人文角度来看。观众群过分追求娱乐类节目表面的“快感”,而忽视了内在的“美感”,导致节目“人文内涵”缺乏,也可以说是缺乏电视节目中的“人闻关怀”,使娱乐性节目“变质”。
这也是娱乐类节目走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在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中,文化的认知功能、
教育功能,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的是它的感观刺激功能和
游戏功能,这就让“雾里看花”中好比是“花”的“艺术”更加飘渺。有专家说:“电视大众文化在物质话语僭越的当代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大众文化的
商业性稀释、消解着高雅文化的艺术性。以程式化、复制化、平面化、无深度感对抗着高雅文化的个性、独创性、典型性;以情感策划的虚假性拆解着高雅文化的情感判断的真实性和深沉感;以享乐性、消遣性置换着高雅文化的启蒙性、先驱性。”(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这一论断可以说戳破了娱乐泡沬的美丽光环,让人看到了电视娱乐的软肋与流弊所在。纵观电视娱乐传播的内容,“弱智”、“幼稚”、“空洞”、“无聊”甚至“恶心”彰显殆尽。一套莫名其妙的
问题,二个颠三倒四的主持,几个七拼八凑的嘉宾,满座憨头憨脑的观众,“娱乐”几成“愚乐”,“益智”实为“抑智”。
无需思考的“思考”,无需品味的“品味”,充分暴露出了娱乐节目的肤浅、媚俗与平庸,以及对艺术的缺乏。低俗的传播品位。内容肤浅、格调庸俗已成为人们对娱乐节目的一大诟病。娱乐传播“繁华”的背后是思想和艺术的“贫乏”。如今的娱乐性节目已经不能和艺术挂钩。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保障,从而对精神需求的渴望得到了提升,这就加大了电视节目的市场,使展现在电视屏幕上的艺术自然而然带上了商业的
气息。任何美的东西一旦被套上“钱”的枷锁也将失去它原有的光泽,更何况是高雅的艺术了。电视这门艺术从出现以来一直都被套着“政治”的枷锁,多少年来,电视节目都是以“共产党喉舌”的形式出现的,其实这一点就已经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艺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来源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其实综艺类节目的出现正好帮助“艺术”挣脱出了“枷锁”,实现了艺术的反璞归真,然而现在呢?高层门为了提高效益,千方百计的在节目的形式以及内容上做文章,比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为了创造效益,以短信的方式与选举挂钩,还加入PK模式来刺激年轻人们为自己喜欢的偶像投票。经济效益上去了,收视率也上去了,艺术呢?“艺术”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艺术被娱乐化没有错,既然作为一门艺术,目的就是让人们笑。但是,我要问一下这些节目的制作人,没有艺术的“艺术”难到还能称其为艺术吗?你们知道什么是艺术吗?
第三,国内娱乐节目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缺乏创新,内容贫乏,形式单一,失去了观众。娱乐节目起源于欧美电视游戏类节目。我国的娱乐节目是从模仿境外节目开始的,很多节目还存在着明显的模仿痕迹。那种不顾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的接受心理,生搬硬套、机械模仿的做法只会将娱乐节目带入死胡同。就好比现在的选秀类节目,只要打开电视机,随便播一个频道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但万变不离其中的选秀类节目,不但形式老套,而且模仿的痕迹也很重。细想一下,为什么节目与节目之间还要模仿、抄袭呢?很简单,不用费脑子就能取得可观的利益。往大了说,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存在的问题吗?最近的几次人大政协会议上不都提出了开拓创新吗?有多少东西我们都是搬抄别人的而并非自己独立创新的,一个民族如果缺乏了创新能力必将走向灭亡,这不得不为我们敲响警钟。不能再总以泱泱大国自居而傲视群雄了,我们并没有多深的底气。只有不断的创新我们中华民族才会走向强大。再回到电视综艺类节目这来,娱乐节目《欢乐总动员》的策划魏永刚认为:“如今国内综艺节目的制作和改版都面临着盗版的问题,一个综艺节目的优秀创意一产生,很多人就会不假思考地模仿,而不是
学习、创新。但其实只有动脑筋的综艺节目才能生存,简单模仿,观众并不买账。”的确,“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才有生存的可能。
第四,从人们的观念来看,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现在的“新新人类”的思想观念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有些人为了所谓的“个性”竟然不分丑美,将真理置之度外,认为只有与众不同才是正确的。这种观念无疑也影响到了综艺类节目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新人类”的“口味”,综艺类节目也走起了搞怪路线。
“以丑为美”,拿嘉宾的隐私开涮,一度成为综艺类节目的“亮点”。有的综艺类节目竟以金钱为诱饵,
鼓励节目参与者吃虫子。电视节目影响青年,青年又反作用于电视节目,如此恶性循环,很难想象将来的电视娱乐节目会走向怎样的道路。所以,使综艺类节目走入困境的原因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制作节目的人,也要从我们这些“新新人类”入手。正是因为我们对那种“弱智化”节目的认同才会有这种节目生存的空间;也正是因为我们贪图表面快乐的心理才促使了这类节目的变质。
三、找回“艺术”的方法
综艺类节目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尽管当下很多电视娱乐节目差强人意,但电视的娱乐的功能却必不可少,因为娱乐有释放功能、宣泄功能,减压功能,这是
其他电视节目无法代替的。“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文化的四大功能之一,通过收看电视娱乐节目获得休息和消遣,这是人民群众非常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给人们带来娱乐的这种广泛性,决定了电视文艺节目必须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努力做到丰富多彩,雅俗共赏。”
当下人们对娱乐节目的既骂且爱的矛盾心理,
恰恰说明一方面我们不能缺少娱乐,另一方面目前的娱乐节目的确还不尽人意。中国电视娱乐传播如何走出困境,又将何去何从呢?致力于健康积极,趣味盎然又没有视觉污染的“绿色娱乐”或许正是其出路所在。
(一)娱乐传播要有文化内涵
首先,坚守“品质、品位与品格”,提高娱乐传播的文化内涵。事实证明,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另一极端,在当下,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媒介文化不只是媒介的文明化,而且是媒介的脱俗化。媒介对人格的培养是在加速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的,媒介文化作为动态系统,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并行的。人格一旦被‘文化’,就
包括加速其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将出现崭新的面貌。”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有责任为我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媒介文化氛围,而不是制造大量的“精神麻醉剂”,用“娱乐鸦片”来麻醉大众。电视娱乐传播没有理由不考虑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作为大众精神
产品的制造者,电视娱乐传播者们实在有必要担负起提供“健康有益”
产品的
历史使命。应该看到,有些电视娱乐节目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如凤凰卫视的《娱乐串串SHOW》,就把娱乐和人文内涵结合得很好。主持人梁冬认为娱乐是一种态度,他试图在用这档娱乐节目来说明娱乐并不像人们看得那样浅薄,它也是有深度的。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则将知识与娱乐结合起来,通过设置“家庭梦想”、“场外求助”等形式,将“知识就是财富”、“竞争与合作”、“亲情与爱心”等正面理念贯注到节目中,虽然仍难掩商业化
色彩,但毕竟为娱乐节目提升文化品格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以人为本,走平民主义路线
其次,以人为本,走平民主义路线,加强娱乐节目的互动传播。众所周知,电视娱乐节目曾一度“目中无人”、“自娱自乐”,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以及调动观众的参与。和任何大众传播一样,电视娱乐传播要赢得观众,必须以建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电视娱乐传播必须建立对受众的“
服务意识”,在娱乐节目中“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受众,为受众着想,致力于满足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纵观一些成功的娱乐节目,明星已退居二线,“平民化”与“生活化”已成为其重要的传播策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非常6+1》、《星光大道》等节目走的就是平民主义路线,节目为平民百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打造了众多“草根英雄”和“民间偶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积极参与。和其他电视节目形式相比,电视娱乐“更强调的是‘参与’与‘唤起’,包括亲身‘参与’或‘想像性’参与,从而‘唤起’愉快的情绪”。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受众参与节目,在娱乐节目中应当加强人际传播,真正与观众
交流,把电视媒介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多向传播。我们注意到,央视《开心辞典》最近推出了一个“全民互动版”,将题目打在电视屏幕上,让场外的观众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现场答题,公布答案后,再在答对的观众中进行抽奖,电话连线获奖观众。这一节目传播形式打破了现场内外的界线,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纳入了节目现场,任何人坐在
电脑面前就可以参与节目,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电视与受众的互动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断创新,不盲目模仿
娱乐节目要发展,也应致力实现“本土化”传播。随着境外娱乐节目开始入主中国,中国电视娱乐必需面对竞争,多多挖掘中国的传统资源和民间资源,加快娱乐节目的本土化进程。中国电视娱乐传播只有立足于中国文化,充分
研究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致力于推出适合中国百姓的所喜闻乐见的节目,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曾经获得巨大成功的《玖瑰之约》是在一档由台湾人摄制、在香港凤凰卫视播放的“恋爱速配节目”《非常男女》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幸运52》、《开心辞典》则来自国外博彩节目的本土化。《幸运52》的原版是英国的《GOBINGO》,《开心辞典》从美国的《百万富翁》、《21》、《猜词游戏》等借鉴而来,两档节目在引入中国后,都结合中国的国情做了很大改动:淡化了金钱色彩,强化了人情味道。事实再次证明,娱乐传播要在中国的取得成功,就离不开“本土化”的这一过程。
此外,电视娱乐节目也可以进行“分众化”的尝试,对娱乐节目重新定位。目前的娱乐传播把所有社会阶层,年龄阶层的观众都作为自己的受众,而众口难调的现状反使得娱乐节目吃力而不讨好。故必须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
职业层次、教育层次的人群,实行娱乐节目“
专业化”、“小众化”的“窄播”,在细分市场中赢得市场。这方面最具探索精神的是央视的推出的《绝对挑战》。媒介专家靳智伟认为,这是一档“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教科书分类和具有强烈欧美等海外色彩的译介分类束缚,通过调配电视艺术要素手段比例构成而创建的新的节目类型”,《绝对挑战》“可以概括为以白领人士向
管理者转化事件为依托全面展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主题的主持人版块式大型演播室真人秀话题节目。”
该档节目将自己明确定位于知识白领阶层,受众构成清晰,忠诚度高,收视率逐节攀升,创造了电视娱乐传播“小众化”、“高端化”和“专业化”的先河。
综上所述,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电视庸俗化日趋严重的语境中,从最根本解决中国综艺类节目庸俗化的问题才是上上之策。 如果还一味追求效益的话只能使中国的综艺类节目走进自己营造的象牙塔当中。另外,中国电视娱乐传播只有立足于中国文化,充分研究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致力于推出适合中国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节目,才有可能赢得更多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