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是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因此树立良好的语言形象对每个节目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听众认识一个节目主持人的最直接因素就是他的语言形象。一般听众对节目主持人的评价,如发音准确、音色优美等,都是对节目主持人语言形象的认识。语言形象是与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密切相关的,所以一个人的语言特征往往可以决定他适合主持哪一类节目。目前各地方对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理解不一,我认为: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既不是某个具体的主持人的形象,也不是指由她所主持的某个节目的形象,主持人的形象是根据节目的特点和本人性格特征(包括气质、学识、风度、修养等等)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节目形象和和主持人形象完美结合的统一。众所周知,在广播节目中,听众是依靠听觉去获得主持人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播音形象是创造主持人形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给主持人的形象增添色彩。主持人的音色、音质、语言、语调及其谈吐方式等等,在听众中很自然地会产生某个主持人的形象。俗话说:"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也说明了声音在表现和创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听众可以从不同的节目和主持人说话的强弱、快慢、语气、感情色彩中根据各自的理解和想象,大体上就可以形成一个主持人的特征。记得我在主持《空中立交桥》节目时,有一位听众在给我来信说:"听到你的声音,我的脑海里立即就浮现出你那和蔼可亲的面容,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是我想象的出,您是一位很温柔,很受人尊敬,又非常平易近人的主持人。"阜南县听众还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听到你声音,你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你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说话带着笑容,听我们说话你又是那么善解人意,平易近人。"由此可见,听众通过传播的声音,根据自身的理解,在内心唤起的这个声音形象在美的认同感上与现实中的主持人是比较一致的。由于在一定的时代中,听众存在着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的一致性,尽管各人的理解和认识不一致,但从本质上讲,还是一致的,决不会出现审美判断上的对立。不同的声音特点代表不同人的个性。
别林斯基说过:"在正在艺术作品中,所有的形象都是新颖的,独创的,没有任何形象重复其他形象,而是每个形象都有其各自的生命,一个艺术的作品尽管多种多样他在任何一部作品或一笔线条上都不会重复自己的。"文艺作品是这样,作为真实的节目主持人更是如此。广大听众要求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新颖的、独创的、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切忌一般化。个性是形象的基础和根本,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形象,鲜明的形象总是通过鲜明的个性反映出来的,这种个性不是艺术中的个性,而是生活中真实个性。个性的形象首先是通过不同的播音风格,通过各自的声音优势表现出来的,主持人要根据节目的特点和本人的声音优势努力去创造一种美的播音形象。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虹云老师,她的声音最优美最慈祥最富有艺术感染力,一位听众朋友在给我们的来信中说:"听你们播放虹云老师朗诵的《春江花月夜》,她的声音柔和亲切而又轻重缓急。时而高亢,时而激昂,声音、节奏都处理的恰到好处,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春江那美好的夜晚。潮水连着大海的春江上映着一弯新月,江畔绿柳婆娑,远处传来阵阵的古琴声!宛如一幅山水画卷,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沉湎其中……让人真切地感觉到春江夜色的美丽和山河的壮美。"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播音风格及其色彩情调同主持人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目前,有些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的播音,既不看对象也不管节目的要求和主持人播音特点,却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播音腔调,是不好的,虹云老师的声音亲切甜美富有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全国听众的一致赞赏,但如果大家都去学虹云老师的播音,原封不动地搬用,其结果不言自明。
关于语言的形象,俗话说:"话如其人。"就是语言个性化。不同的修养,不同性格的谴词造句乃至说话艺术都是迥然不同的,诚然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不可能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那样要求严格,但至少应该使其语言符号主持人的身份、特征和节目特点的要求,当然最好能达到语言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