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教育这个大的“产业”里,有两种宝贵的资源:一种是投入的人才资源(师资队伍),一种是产出的人才资源(从考生到学生到毕业生)。我们将市场机制借鉴性的引入我们整个的“产业”当中,让我们的院校在竞争中调整自己,优胜劣汰,从而达到“产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从宏观上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产业内资源配置不够集中,主体良莠不齐的问题,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推动我们整个教育产业从一种膨胀后的危机状态向良性方向发展。完成以上形式的转变,要求掌握播音主持专业命脉的院校领导要具备经营大学的理念。
1.面向就业市场制定规划
这里所说的市场主要是指的就业市场。归根结底,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为了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这就需要作为教育主体的院校不断研究就业市场,根据市场的情况和要求,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计划,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单位需要的新型符合人才。同时播音主持专业还应该将我们的就业市场放宽,不单单局限在广播电视这个小圈子里面。毕竟每年广播电视部门能够吸收的毕业生是相当有限的。我们应该根据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多层次培养人才。一方面广播电视传媒单位作为国家新闻传播的主体需要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专业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整合整个高校的教育资源,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多方面的培养我们的人才,使学员做到一专多能。这样无形中拓宽了我们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市场,使我们的学生即使不能进入广播电视传媒单位还可以去另一个天地发展,例如,普通话的推广,对外汉语教学等。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庞大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过于庞大与就业难的矛盾。
2.积极全面的市场营销
“商品”是需要包装和营销的。我们培养出了优秀毕业生,可是不出去进行推广,别人看不到学生的风采和能力,那样前面的 “生产”工作就等于是无用功。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生产、营销、售后等环节,无一不是为了是我们的“品牌”能够扬名天下为人所知,从而为我们下一步更大的发展战略做好铺垫。而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销”。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营销的时代,谁的营销策略高明谁就站到了先机。从一份小小的简历说起:中国传媒大学,历届毕业生都会有一套精美的简历,都是请着名的广告公司量身定做,其中包含文字介绍、音频、视频小样等等,精美得几乎可以当艺术品。试想,这样一份精美的详实的简历放到面前,从感官上就会让人给人一种十分重视的感觉,这样的简历自然往往会取得较高的求职成功率。此外,每年中国传媒大学内部都会有许多招聘会,通过这种形式为自己的学生创造了面对社会的机会。营销不是目的,让“产品”得到认可,树立起良好的学校形象信誉才是最终的目的。全面的营销不一定能让院校成名,但是不搞营销院校终将默默的陨落。
3.建立健全“售后服务”机制
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在加速,很多毕业生走出校门时,学到的东西却已经相对滞后。这时候针对走出校门学生的培训计划,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渠道,方便地回到学校进行二次充电,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始终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每一个走出校门的优秀学生都是学校的一张活名片,这样学校就可以在抢夺优秀生源和师资的竞争中占据先机,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换个角度思考,把眼光放到所有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有关的人。也许他们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也喜爱这一行业,想要进入这一行业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接受专业播音主持教育。也许他们已经从事了播音主持相关工作,但他们缺乏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学习,他们渴望补上难得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举办各种形式的办学体从而满足这群人的梦想。这种办学体可以是其他专业学习中的第二专业学习,可以是工作过程中的成人教育。可以是脱产的,也可以业余的,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短训班,但绝不能是为了利益而滥竽充数的那种。中国传媒大学已经进行了先一步的探索,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许多人才。应该还有有实力的办学单位发挥自己的能力。[FS:PAGE]
MBA、IMBA现在已是人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了,而MFA 却还不太熟悉,其实MFA就是“艺术硕士”的简称。“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是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专门人才队伍,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艺术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特别是艺术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然我们播音主持专业也在其列。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艺术研究和教学的需要,还会优化播音主持队伍的总体素者,同时也会为播音主持业广大在职的工作人员拓展出一条深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