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准确
这部分考试需要考生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改编和设计,并按照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进行模拟主持,因此,在对材料的处理和节目的整体设计上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其一,考生需要消化指定的材料,对指定的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弄清材料的内容,并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可以对材料的信息进行取舍处理,重要的核心问题可以保留下来,而与主题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的内容可以删除。比如说,材料提供的是一个新闻事件,有详细的时间、地点、人物(包括人名)、事件的始末,等等,你在主持这档节目时,可以根据需要重点说事件,而具体的地点和人名则可以灵活处理,甚至于不必说得很详细,这样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将最主要的内容传达出来。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考生要对材料分析得很透彻,特别是把握住内容的实质,否则在消化材料时很难做到合理的取舍。
其二,考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补充材料。一般来说,指定材料往往会提供一则新闻事件,如果你在主持节目时觉得材料不够丰富,不能够表现出主题的普遍性,那么就需要补充其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深化主题。比如说,如果材料显示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可以认定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造成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有可能作为这档节目的主题,不过,只是一个视力问题未必有足够强的说服力,因此我们还可以补充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不足等相关信息,这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吁就显得更加有力了。
其三,考生可以根据节目的要求适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项考试中,应该力求避免把指定的材料从头到尾"背"遍就算完事,即使背诵得完整流畅,却不能考查出考生对材料的消化理解能力、对节目的设计驾驭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评判能力。因此,在注意到节目的结构基本完整的基础上,要适当对材料提供的事件或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见解的比重不必强求一律,但避免过少,也避免滔滔不绝但却没有切中问题的实质。总的要求是:一要正确,不能出现与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不相符合的观点,不能与材料反映的主题背离;二要准确,包许材料显示了若干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考生则需要把握最主要的问题,在表述时也力求分寸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