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广播新闻质量的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在单位时间内,如何提高广播新闻的信息含量,对提升一组新闻节目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着手论述如何提高广播新闻的信息含量。
一、提高绝对含量
1、加大新闻信息的密度。
如在时间相对固定的节目里编发的新闻条数;在一定字数或者一个时间段的广播新闻稿里传递的信息量等。如中央台30分钟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通常发稿40条左右,而且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安排。
2、提高新闻信息的纯度。
广播节目编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来稿
内容丰富却庞杂无序,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才能采用。这样的
稿件,信息含量虽然不小,但是排列无序,有时是几个方面的内容糅杂交错。编辑对此进行加工修改,就是要提高
稿件的信息纯度,使一篇稿件中的信息指向明确,排列有序。
3、增强新闻信息的清晰度。
广播新闻的采录最忌讳模糊,越是清晰明白的广播新闻,它的信息含量才越高。这就要求,一方面,记者在新闻采写的过程中、
制作上要确保音响本身的清晰,行文上更要清晰地表述新闻事实;另一方面,编辑要严格把握好最后一关,让模糊新闻远离广播。
二、加强附加含量
广播新闻的信息含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绝对含量,是在这么一种假设的前提下说的:同样的新闻事实,从同一个角度去写,最后不同的人能够写出几乎一样的广播新闻,它们的信息含量大致相当。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对有思想深度、具有个人风格的广播记者而言,如此“绝对”是不存在的。由记者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和新闻
作品的语体风格等带来的新闻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附加信息。大致而言,两篇广播新闻报道的是同样的事实,但传递的信息又绝不相同。这是由作者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导致的新闻
作品附加信息的区别。不同立场、观点的新闻
媒体、新闻记者,往往能从同一新闻事实中发现不同的新闻点;对于同一新闻题材的不同剪辑、加工,最后新闻作品可能迥然相异。因此,无论是采写广播新闻还是听广播新闻,我们都应该重视、挖掘、把握、传递好种种附加信息。
三、发送可接受状况
广播新闻只有被听了才有意义,新闻信息只有被接受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广播新闻的可接受状况与接受对象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与传播媒体的总体格局直接相关。如在
大学校园,由于人群的文化水平较高,广播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就比较容易被接受;在交通闭塞、通讯不畅、经济尚不发达甚至人烟稀少的农村,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广播媒体所播发的广播新闻。
1、提高广播新闻的可信度。
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是广播新闻的传播媒体的可信度。广播媒体的权威性越大,人们对它的信任度就越高,它所播出的广播新闻的信息就越容易被接受。一条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有时被街头巷尾炒得沸沸扬扬,有时事实还会被扭曲,这时,广播新闻可以借助广播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时甚至同步报道事件真相澄清事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广播媒体的权威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2、提高广播新闻的接受率。
听广播新闻的时候我们都有体会:
播音员语速过慢,信息量势必不高;
播音员语速过快,广播新闻信息也无法被有效接受。广播新闻首先是以一定的“物理”形式呈现于作为接受者的听众面前的。易于感知,其新闻信息才易于被接受。对于广播而言,进一步讲究新闻节目的
语言,重视新闻内容提要的
设计,注意
录音音响和文字的合理编排,都可以提高广播新闻的“接受率”。
3、提高广播新闻的可听性。
空洞无物、套话连篇、枯燥乏味的广播新闻,信息含量再大也只是一些“死信息”,只有被听众喜欢的广播新闻,其信息才能得到有效的接受、充分的释放。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广播新闻是为接听者存在的。因此,在广播新闻采写、录制、编辑、播出等各个环节,必须充分考虑听众的需求与喜好,力求避免自说自话,艰深枯涩。
总之,广播新闻不仅要内涵丰富还必须容易被接受。只有这样,它才能有丰富的信息含量,它的信息含量才有实在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