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中怎样把握意境美
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一样,播音主持作品具有审美性。当受众在视听过程中,其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通过广播电视节目不仅获得信息和认知,同时得到愉悦如美的享受,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就获得了成功。张颂教授曾在《简论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一文中指出:“让播音语言内涵与声音形式的变化进入有机融合的深处,使广大听众、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进入无限的空间,既获得众多的信息,又获得情操的陶冶,直觉得信息是美的,信息显示的大千世界也是美的,那声音欣然走进敞开的心扉,息息相通,没有滞碍。这是一种境界,是播音艺术的最高境界。”①把文艺创作中的“意境”引入播音主持创作,是播音学与美学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一种化合、融合,而决不是混合、缀合。
那么,播音主持意境的美感在哪呢?本人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就是它的生动形象。“红杏枝头春意闹”、“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春天的优美景象;“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是雨后清新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体现了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在广大观众十分熟悉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节目中,着名播音员赵忠祥就善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受众引入动物生存王国的意境中。在节目中,他十分讲究声音形式的生动性、形象性,让声音微弱下来,甚至气息都可以听得见;把对动物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的介绍与动物在静谧的大自然中发出的各种叫声,甚至呼吸声响,溶为一个可以强烈感知的动物世界,收到了良好的视听效果。可以这么说,当我们听到电视中悠扬、空灵的音乐,即使画面出现的只是寥廓的蓝天白云、浓密的热带雨林、飞奔而过的猎豹或者憨憨掘土的野猪,只要听到赵忠祥那生动、形象的解说,我们就会感到,节目在我们心中唤起的,远比我们看到、听到的要丰富得多、广阔的多;他那生动、形象的解说,营造了一种浩渺的意境,给受众以无穷的遐思和美的感悟。中央电台着名播音员方明以其业务发展全面着称,他集齐越、夏青之长于一身,新闻、通讯、评论的播音都很出色。同时,他的文学播音激越奔放、大气磅礴,他常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笔者曾多次听到他的播音作品和他讲课时的现场示范,他善于描绘形象,能够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绘出的画面生动、传神,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在情与景的交融契合之中,听众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被创造出来了,在这个想象的天地之中,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获得审美的满足。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②这里所说的借景言情,就是以形象说话,当然不是说生活中任何一种形象都能引起美感,只有艺术家抓住自然形象中那种富有诗意的特征,才能引起人的美感。笔者曾听到浙江电台一档叫《他们在播种爱情》的板块节目,主持人说道:“……每天都是这样,夏日的夜晚在自然界的小合唱中悄悄降临了,人们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带着各自一点小小的心愿,来到了西子湖边,向这位蒙上深色面纱的自然的女儿要几片荷叶讨几缕清风,索取几分应得的安闲和情爱。人们都说,夜西湖是爱的西湖,那悠悠的小船,那静静的苏堤,那阮公墩仿古园的古筝,那湖心亭飞檐上的彩灯,都记下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爱的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们来到‘爱的西湖’进行了采访……”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人世间永恒的话题,节目主持人在这里讴歌爱情这一主题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深入到了人们的心灵,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西子湖畔夏夜令人心醉、令人神往的意境。由于这位主持人形象生动地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司空见惯的自然界就变得那么神奇、美妙,或许走在西子湖畔的人们连自己也不曾察觉,却被主持人一语道明,顿时感到一阵惬意。
二.具有饱满的情感。有人说“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这话不无道理。李方膺有两句诗:“疏枝横斜千万朵,会心只有两三枝。”这会心的“两三枝”就是以情写景的结果,也是最能表达艺术家感情的“两三枝”。齐越教授曾多次强调:“播音创作最关键的,是要真动心、动真情。对所播内容真动心,对播音对象动真情。”③例如,他在播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时,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纯客观地去描绘河南兰考县的灾情,而是力求做到与焦裕焦当时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他在找到这种内心体验后,所播的就是焦裕禄眼里所看到的灾情:“……这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④齐越用体验着焦裕禄看到这种灾情后的心情来播这段景物描写,既描绘了当时的灾情,又溶入了焦裕禄看到灾情后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确实“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营造了感人肺腑的意境。一件好的广播电视作品,通过播音员情真意切的表达,不仅可以起到教育感染受众的作用,同时还能调动受众的审美潜能,使人们借助联想,产生更宽广深邃的意境。 我为纪录片《浏阳河新歌》解说就深有体会。“每天清晨,当一轮红日从浏阳河畔升起,轻纱似的淡雾笼罩在浏阳河上,两岸山峦连绵起伏,倒映水中,古老而年轻的山城被匆匆的脚步敲醒,人们在紧张的忙碌中开始了新的一天……”“……浏阳文庙曾保存着中国最古老的祭孔古乐——韶乐,如今这古老的乐曲已渐渐消隐;洗药桥曾留下药王孙思邈的足迹,如今这足迹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淹没;浏阳河曾留下一代文豪杜甫的吟唱,如今这吟唱已成为一段冰封的历史,惟有大围山依然壮丽,浏阳河一路欢歌,一座古老而年轻的花炮新城屹立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浏阳人民把和平与美丽写在天地之间,写在21世纪……”⑤整个片子以纪录的手法向观众回顾了浏阳的过去,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在播音中,我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使之时刻处于运动状态,在“情景交融”方面,做到心随物转,不满足一般的‘情景再现’,而是随着文字和画面内容的变化而发展,面对一个具体的‘景’,马上刺激我具体的‘情’,而这种感情的生发又完全符合文字和画面的要求,因而使电视画面产生了丰厚的审美意蕴,进而升华为颇具感染力的审美意境。有时这种意境的营造也会出现在新闻报道节目中,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制的现场报道《邓小平视察地铁》。主持人在结尾部分这样说道:“晚上10点30分,邓小平乘坐的汽车远去了。北京的夜宁静了,天上有几个星星在闪烁,80多岁的邓小平同志是回去休息了呢?还是在继续工作?”这个结尾,主持人通过对景物和新闻事件有选择的客观描述,以质朴深情的解说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和境界,自然而然就感染了听众,打动了人心。这种意味深长、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难忘。
三.具有灵活的技巧。意境是一种创造。“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就体现了作者遣词的技巧,这个“闹”字,既反映了春天的景色,又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反映了春天杏花盛开,雀鸟喧叫,大自然从寒冬中苏醒,一切都活跃起来,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李可染画的《漓江雨》,题词是:“雨中泛舟漓江,山水空朦,如置身水晶宫中。”假如画家只有思想感情,只有胸中对漓江的感受,没有笔墨技巧,那也形成不了画中的意境,正是由于画家掌握了水墨渲染的技巧,把淡墨与浓墨结合使用,以淡墨渲染山水远景,又以浓墨勾出近景中屋舍,表现了雨后空明和湿润的特点,因而作品栩栩如生,意境深邃。播音主持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活动,但仅仅形之于声并不是创造,只不过是以声代字的简单机械操作,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个“琢”就是指精湛的技巧加工。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是一部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的电视专题片,它所展现的画面多是表现各种野生动物生活的自然形态,正是因为有了耐人寻味的解说才赋予这部片子深邃的意境和内涵。在有声语言的技巧运用上,赵忠祥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在把握文字内韵、倾注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十分讲究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美;从吐字行腔方面阴柔低缓,扩展其细腻、流转的美,从快中显慢、动中求静的张弛相间到气韵连绵,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从语气的明暗虚实相承到抑扬顿挫的转换,形成起伏跌宕的旋律美。所有这些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技巧和画面、音乐一起,共同营造了《动物世界》节目整体的意境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副教授张慧老师在论述语言的表达技巧时,借用了音乐术语“音阶”的概念,意在具体描绘有声语言进行中语言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的台阶式变化现象。她指出,表达强烈、深重或迸发式的情感,多运用跳进式音阶技巧,有时跳进的音阶跨度较大,而且语言整体的高低变化幅度大,语流跌岩;而表现浅、轻、细腻的思想情感,多运用渐进式音阶技巧,语言整体高低变化幅度较小;表现特别深沉的思想情感时,虽然也宜用渐进音阶形式,但利用渐进音阶推进完成的整体语言高低变化幅度一般却较大。看来,播音主持艺术的语言确实是精妙的,同时也是微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停连、重音、语气、句首、句腹、句尾、开头、连接、转换、结尾,抑扬顿挫、轻重缓疾,有时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正如哲学家丹纳对于有声语言艺术的深刻认识:“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⑥
注释:
①引自张颂《论播音艺术》87页
②引自刘熙载《艺概》81页
③转引自姚喜双《播音风格探》107页
④引自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⑤引自孔军《浏阳河新歌》
⑥引自丹纳《艺术哲学》30页
现代传播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