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新闻比别的文稿都播的快。为了加大单位信息量,新闻播报普遍提速是必要的。但是,当前也存在着一种偏误,以为报新闻是越快越好,把“快”当成了新闻播报的唯一技巧。正因为如此,有些新学播音的人还没学会“走”——规规矩矩地把事情说清楚,一张嘴就“连滚带爬”地往前赶了;有些播音员也放弁了.从内容出发的创作原则,将自己降格为快速有声打字机。这实在是《播音学》的无奈。就提速问题,我以为大家起码应该清楚两点:一是不能随便快,二是快有快的技术,否则便会欲速则不达。当信息不能与受众共享时,岂不是损失了信息,事与愿违了吗?
一、提速“有度”
所谓“有度”就是说听和说的速度都不是可以任意加快的,它总有个限制,不能超过让人说得明、听得清的客观极限。讲的复杂一点,就是有声传播这种方式既受传播者自身思维反应和言语反应等能力的限制,也受接受者听、视觉反应、思维反应等能力的限制,这种限制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任何一方的个人好恶而消失,它只会表现出个体在“度”上的差异。
盲目提速会给新闻播报带来种种弊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平均压缩音节,使声韵含混,语音清晰度降低,使发音动程减小,音位前移形成唇齿间发音的小气音色;过快的速度使语流的自然曲线受损,或蹦字或语流僵直高架,严重地影响语意的表达;
心理和肌体的紧张感造成气息的下意识上提和僵化,使整体语气躁动,影响了语言的自如顺畅:过快的语速使播音员的思维跟不上,结果是只能做“口眼之学”,陷入“见字出声”、“见字生情”的浅薄被动状态。在上述状态下播报的新闻,内容肤浅尚不必说,事实不清,甚至出错误闹笑话也不鲜见。
二、提运技巧
适当提速加大信息传播量,是需要技巧的。“一般来讲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在整体内容的宏观控制和驱动下少停多连,用暑气的转折和错落(而不用停顿),来鲜明语音、区分层次是提速的有效方法。”比如下面这条例稿中的许多顿号都可以直连起来;许多逗号都可以直连或曲连(有微弱语气变化的连接)起来;许多句号都可以用抢半口气的方法来补充气息和变化语气;主体和导语之间以及主体内部两大层次之问的转换,同样可以运用偷换气的方式并辅以气息的升降和语气的明显变化使之鲜明起来:比如第一段导语和第二段主体间的转换,就可以不用停顿来表现,而是在播完“……打工仔、打工妹。’’之后,补半口气息紧跟往下一降,语气立即转为“从头说起’’的样子,接着播到“衡山县是革命老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同样能达到转换层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