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列性重音。例如:
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
--《自相矛盾》
这里的"矛"和"盾"两词,不仅是故事的关键词,而且呈现并列关系,所以要重读。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里的"品质"、"意志"、"气质"、"胸怀"是同类成分分,须重读;"纯洁和高尚"、"坚韧和刚强"、"淳朴和谦逊"、"美丽和翔宽广",这四个联合短语也是同类成分,须重读。
作品中的并列段也有并列性重音,这种并列性重音3在朗诵作品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体现语句目的的过程中,对全文的结构来说无异于支柱和筋骨。
从此以后,在竞选运动中,这个报纸一提到我,唯一的称呼就始终是"无耻的伪证制造者吐温".
……从此以后,这个报纸就照例把我叫做"蒙大拿的小偷吐温".
……我要顺便说一声,从那以后,上面所引的那祭个报纸就把我称为"盗尸犯吐温".
--[美]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在一个或一组句子里,有一些词位置相当,其中一个词要重重读的卖时,其他几个并列的词也都要重读。例如马骏英写的一首歌词的前两句:
雄伟的喜玛拉雅山哎,
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哎……
"雄伟"和"奔腾"位置相当,其中一个重读,那么另-个一定要重读。同理,若"喜马拉雅山"重读,则"雅鲁藏布江"也要重读。而决不能读成:
雄伟的喜玛拉雅山哎,
雄伟的喜玛拉雅山哎,
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哎……
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哎……
这么读,不但不顺口,语意也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