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看电视休息娱乐,电视新闻更成为人们了解国家大事、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桥梁。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悠闲自在地坐在电视机旁,很少有人喜欢看电视新闻播音员绷着面孔,字正腔圆刻板地"播"新闻,于是近年来一股清新的"说"新闻之风在许多电视台风行开来。中央电视台的《马斌读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上海、广东、江苏甚至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几乎都有类似"说"新闻的电视节目。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电视的"说" 新闻现象呢?
电视"说" 新闻
我们所说的"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用讲话的语体对新闻节目进行传播的口语化表述方式,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应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信息做出评论、解释或说明。主持人在荧屏上、镜头前的播报就如同和你在私底下说话一样,交流感很强,不是简单的播新闻。中央电视台的马东、凤凰卫视的主播吴小莉、陈鲁豫在主持节目时保持着自己亲切和善的笑容,语言口语化,同时不失自己的大气和风度,这种定位就把握得很好。
我们之所以将"说"新闻的说字加上引号,是因为这里的"说"不是指用我们生活中的"大白话"去"说",也不仅仅是在语流中加入"啊、吧、吗、呢、那么"等语气词。这种"说"的语体是介于书面和通俗之间的"书卷口语体",也可以称之为"精粹口语".它是在提供有效信息量的前提下,在有声语言传播特性的制约下,摒弃日常口语的随意性、冗余性等缺陷,保有口语通俗性、简洁性、生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同时兼有书面语规范性、集中性、有序性的长处。"说新闻"给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中国的电视新闻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一)电视新闻的"说"为什么能迅速被电视观众接受
电视新闻从诞生那天起就是在"播报"新闻,播音员表情严肃,看着文字稿,用极规范的吐字发音和语调,把用书面语写成的新闻一字一句地念出来。这种四平八稳的播报方式具有严肃、规范、权威等优点,但有时并没有完全发挥电视的优势,用书面语言念出来的电视新闻,使受众产生了距离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广播电视是居高临下。新闻播音员采取的是"高、空、平"的播音风格,我播你听,强行灌输。而今天,社会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人们关心的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见面后问经济效益、工资福利、房屋装饰材料、衣服款式、股票行情等等。板着面孔播音,谁看啊。
"说"新闻的好处在于能够缩短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没有义正言辞的腔调,而有平实如邻家兄妹的诉说,让受众在接受信息传递、知识传递时感到亲切、自然、舒适。中央电视台的《马斌读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等电视节目"说新闻"的方式一经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千家万户,马上被电视观众接受了。
(二)"说"新闻有哪些特点
"说新闻"之所以能得到受众的青睐,是因为"说新闻"的方式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近几年来,各地电台、电视台"说新闻"的主持人渐次多了起来。那么,"说新闻"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1、"说",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说新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了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方式。"说新闻"是以一种平等、轻松的方式取代居高临下、正襟危坐的播音方式。"播"新闻是一种不管你接受不接受都要"播"的强行灌输,而"说"新闻则更强调以人为本,把对人的尊重放在了首位,这就一下子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主持人以轻松随和的语调,大方得体的举止,细致多维的视角,让观众感到亲切、自然,给观众一种朋友般的亲近感、信赖感,极具亲和力,媒体和观众间的距离也大为缩短。像欧阳夏丹、马斌等人他们的主持风格之所以得到观众的认可、受到观众的喜爱,与他们"说"新闻有很大的关系。
2、"说",拓宽了新闻节目的容量。传统的新闻节目,大多偏重时政方面的内容;而"说"新闻,则把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涵盖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以"说理和叙事相结合、分析和引导相辅助"的方式,对新闻事件作入情入理的阐述,信息量大,冲击力强,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栏目采取了"说"新闻的播报方式,节目内容涉及广泛,贴近性强,节目主持人元元以一种轻松平和的语气与观众谈论国家时事、生活热点。
3、"说"使新闻节目更加"通俗"."说"新闻运用日常的方式来交谈,同样的传播内容,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个方式,观众接受起来效果会更好,贴近性会更强。传播方式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交流,更注重观众的内心感受。可以说"说新闻"是媒体对新闻进行改革的产物,是新闻节目竞争带来的积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