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停连?播音主持中如何运用停连技巧?
专家解题与建议
停连,是播音与主持的重要外部技巧之一。顾名思义,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两者就像一扇门一样有开门就必定有关门。从稿件的第一句话到稿件的最后一句话,停顿和连接都是如影随形的。停顿的位置、时间长短和连接的方法是根据稿件的内容和表情达意的需要确定的,因此,正确和恰当的停连影响受众对节目的理解和感受。
在学习和掌握停连技巧时要抓住三个关键点:停连的位置、时间和方式。这三个关键点处理好了,基本上就可以通过停连恰如其分地表达你需要表达的内容。
(1)停连的位置和时间
一般地,播音与主持的理论界把停连的类型总结归纳为呼应性停连、区分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等十种。下面就以《补旧》这篇文章为例,简要地解释十种停连的用法。
补旧
丁隆炎著
来到吴家花园,起初组织上还是要给彭总派护士、派公务员,他不要,他说:“我没有病,要什么护士,现在是个闲人了,还要人家来打扫卫生、料理生活,那真是岂有此理!从此,一切生活上的事,如扫地、洗衣服、补衣服,都是彭总自己动手。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那时在北师大做领导工作,只有星期日才回来。
冬天来到的时候,彭总找出了他的旧棉衣在屋檐下补着,一边晒太阳,我看他干得十分吃力,对他说:“眼花手笨的,还是我来吧。”他说:“你呀,未必有我这两下子。”我接过一看,针脚整齐,横是横,竖是竖的,补得就是不错。彭总从老花镜上边看着我,有些得意地说:“多多评头论足吧。”就在这次,他给我谈了他的身世:他童年丧母,家庭很穷,他不但要给人家当苦工,还要照顾两个弟弟。“那时候,什么活没干过,什么苦没吃过?”彭总感触很深地说:“今天,住到这个圆明园,皇帝老子住过的地方啊!”
他的这身棉衣,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有次回国来,为了外出方便买来穿上“打掩护的”。质料很一般,外头连罩衫也没有。就是这身棉衣,伴着他在吴家花园度过了六七个寒冬,后来又穿着它到了西南。直到他被林彪、江青派来的一伙人揪上北京,我们最后分别时,他穿的还是这件黑蓝颜色、上头闪着一层油光的土布棉衣。记不得是哪个冬天了,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彭总在院子里补衣服,我带着家里人照相玩,走过他面前,故意逗趣地说:“这位大爷,照相吧?”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干的,还会说,“我这个人长得丑”之类的话,谁知这一回他抬起头来,笑呵呵地坐正了,说:“照吧!”笑声中,我给他拍了一张“老人补旧”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间了,照片本身也在一场浩劫中化成了灰烬,但是当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和妻子的心中。
——摘自《在彭总身边》
呼应性停连:在理清语句本意的基础上,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照应关系。要分清是一呼一应、一呼多应还是多呼一应或先呼后应。在一呼多应中,要理清多应之间的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其他关系。比如,“他的这身棉衣,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有次回国来,为了外出方便买来穿上‘打掩护的’。”这句,“他的这身棉衣”是呼,后面的分句是应,在应的部分说明了这件棉衣购买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内容很丰富,在连的方式上要讲究一些,语势、语流不能太平。还要注意大呼大应之间可能有小呼小应,小呼小应的时间和分量不能超过大呼大应,小呼小应之间的关系也要照顾到。
区分性停连:区分语意、顺畅语气,以求听众一听就懂,不会造成歧义,产生误会。在稿件中词与短语之间、句与句、层与层、部分与部分之间都有区分性停连。如例稿“彭总从老花镜上边看着我,有些得意地说:‘多多评头论足吧。’”在“上边”的后面是区分性停连,并且“上边”还要做重音处理。因为不这样做,在语流一带而过的情况下,容易给听众造成误解,难道彭总站到老花镜上往下看不成?
并列性停连:这是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个类型了,因为有标志性的连词和标符号提示我们。当句子中有“和、与、跟、同、及”或者顿号时,涉及到并列关系。并列词的两端或者顿号的两端是否是平等关系,停连的时间和方式是否一定相同,这要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