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一)文化气质的培养;(二)意境美;(三)幽默感;(四)脱口秀。
通过这四方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将会得到新的发展,基层广播节目也更具可听性和欣赏性。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渐进步的过程。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里,“基层”是指各种组织中最低一层,基层和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我国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是这样界定的:在基层广播节目中,为听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叫做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和文章的播报者,主持人是以他(她)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听众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主导地位,他(她)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档节目的各个部分,但直接向听众播信息。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将所有精力投入声音这唯一的表达方式中。因此,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应注重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我从审美情趣、意境美、幽默感、脱口秀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审美情趣
“诗本无形在窈冥,网罗天地运吟情。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作不成。”戴复古的这首诗点明了灵感产生的过程,也是文化气质形成的过程。文气质是一个广泛阅读中外古今文学精华的外在体现,也是人内心感受的外观品质。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气质,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心胸宽广的气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的清新婉约气质……作为一名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对此细心体会,吸纳文学精髓,厚积而薄发,出口成章,大珠小珠落玉盘,正如“腹有诗书语自华”,让文化气质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让听众感受到充满博爱、睿智、隽永的话语,感受文学艺术的语言美、艺术美、音乐美。
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致力于不露痕迹和潜移默化地吸引听众,让听众如痴如醉的沉迷其中,享受广播所带来的快感,语言流畅优美,文采飞扬,听众自然会兴趣昂然,不知不觉的敞开心扉。对于主持人经过播音再创作后融入其中的文学思想感情产生应和与共鸣。尽管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文学气质表现不一,或明朗、或含蓄、或严肃、或活泼、或豪放、或柔婉等等,只要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能把思想和感情巧妙的融入其中,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使基层广播节目更具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深入每个听众的心田。
二、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之美,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人们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美学原理》一书指出:“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语言的意境美,首先要调动主持人自身的情感,面对一篇不同意境的文章,主持人应当吃透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的起落走势,力求真实再现作者描述的情景,发自内心的与文章内容发生共鸣;其次是给文章定调。是冷静的,激扬的,还是低沉的,明快的。
朱自清的《春》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堪称典范,文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假如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播读《春》,怎样让听众感到赏心悦耳,真真体会到节目的魅力?我们首先要认真的分析稿件。
这篇文章中大量运用排比名,如“嫩嫩的、绿绿的”、“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俏,草软绵绵的”;“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在表达上如果用平直没有起伏的播读表达,就象只是在讲一件平淡的事而已,全然谈不上意境之美了。如果换一种语调,先从内心欣赏这种文字表达的形象性,进而在语气上抑扬顿挫。象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时,主持人带着爱怜、带着欢喜去播,那么这些印在纸上的字就有了生命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就活起来了,让人感到春风吹醒了大地,小草也开始潜滋暗长,新的希望,新的生机在孕育升华,这世界、这社会就象严寒的冬天终于被生机勃勃的春天取代一样,一天天走向光明,走向进步。开篇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虽是并列关系的排比句,但在意境上却有着递进关系,从第一句到第三句,一句比一句更能看到春天渐进的身影,一句比一句更能体现出春的气息。假如用并列语气播读,只能感受到三个不同的,并且好不相关的三个画面:山、水和太阳。假如换一种播音方式,采用越来越欢喜的语调播读,则能有机地将山、水和太阳组合成一组画面,仿佛让人看见了蒙着新绿的山,带着哗哗水声的小河,还有整个冬天都未曾看到的当空艳阳。语言的意境美就这样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