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主持的素材准备 模拟主持的实例
考试时提供的稿件素材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口语化,书面语多,有的内容庞杂,有的内容过于简单。通过考生的梳理,编辑成一次主持节目的发言稿。在初试里已经对考生的能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规整的新闻播报及色彩丰富的自备稿件可以把握,但是能不能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交流?文笔如何?自己动手能力如何?这个环节的考试,通过自己编辑一次节目,并用主持的方式播出,既可以考察考生能否掌握多种样式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潜力,又可以考察学生的初级策划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在这里考生们要注意的是:
(1)看到稿件后先对事件的整体做一次大致的分析,从哪方面着手?是内容啰唆还是内容过于简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删繁就简,或增值扩容。但无论如何不能偏离主题。
(2)文字稿件可以根据自己阐释的角度调整结构,考虑一下这样的条理、思路是否顺理成章?主体部分段与段之间、话题与话题之间设计的串接词是否合适?有无给受众以提示?书面化的文字是否口语化了?
(3)口语化并不是聊大天、侃大山,通俗易懂是对的,但使用过多的俗语、俚语甚至黑话来主持,以及使用冗长的句子啰里啰唆的、腻腻歪歪的话来主持,都不是口语,不是生活化,观众并不喜欢。口语应该是日常生活用语的升华,要求简洁、清晰、明朗。用纯自然的声音、语音来主持节目,只能被看做是原始的形态,它不是主持语言。
(4)既然是一次主持节目,就要有栏目名称、起始语、自报家门、内容介绍以及节目结束之前的所说内容的回报、下次节目的预告、结束语等。这些项目都不应遗漏。在栏目名称这个环节,一定要有跟所播内容相一致的栏目名称。自报家门,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要让受众知道是谁在给他们主持节目,这是一种责任感的表现。
(5)一般的情况下,多数考生愿意在节目结束之前对所播新闻事件或其他内容加上自己的议论,使节目更加完美,这是对的。但也要注意切忌长篇大论,有的议论部分盖过了主要部分,这是不符合要求的。一定是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最好有新的角度、新的见解,令考官耳目一新。
(6)在这个环节上,有的同学根据素材提供的内容,使用临时加上的小道具,也有的考生模拟使用"大屏幕",甚至有的考生还模拟对嘉宾进行采访,一问一答。这些主持要素的使用对节目完成效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使用时要适度,道具的使用是为内容的阐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要为使用而使用,有的使用不当还成了累赘,反倒弄巧成拙。
实例1
节目主题:清明节见闻
背景资料
清明节将近,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门外一男子扛着"纸房子"去上坟。清明节,纸扎的"别墅""轿车""飞机"甚至"保姆""小姐"特别热卖,都是一些孝子贤孙买来烧给地下的亲人"享用"的。
北京出现了不少兜售冥币的小商贩。冥币的面额从5元到5亿元不等,写有"天堂银行印发"字样,其中不少冥币的样子也都是按照百元人民币所印制的。
主持提示
这条社会新闻作为"模拟主持"的素材时,我们可以假定一个"出镜记者"或"外景主持人"的身份现场模拟报道并加以点评,除了对事件本身进行阐述分析外,还可联系社会实际,提出合乎情理、耐人寻味的"引发思考"的空间,如一名考生在"模拟主持"最后说道:"祭奠先人倡导的是孝道和感恩的美德,我们更应将这种美德转化为关心健在的老人身上。不少工作在外的子女一年都很少'回家看看',老人们很渴望得到子女的精神安慰。我们也不妨抓住这个机会,在这个节日里多多孝敬健在的老人。俗话说,死了孝不算孝,活着孝才是孝。孝道和感恩需要发扬,特别是在创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今天,文明祭奠先人是孝道,孝敬健在老人更是孝道。清明节里,让我们把拜祭和凭吊的方式扩展一点,把追古和思今的思想结合一点,我们会找到过清明的最佳方式。"这样的语言表达,既切合情境,又引人深思。
实例2
节目主题:大学生消费观念
背景资料
日前,华东政法学院在沪上高校开展了一次"上海大学生消费观念"调研,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愿意尝试信贷消费,认可对自身进行教育投资,另有约四成的大学生已"领先一步","提前"参与到经济投资中。
调查显示,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的消费类型已逐步由"生存型"向"享受与发展型"转变,尽量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超前消费被大学生们广泛认可。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愿意尝试信贷消费,他们还认为,"贷款求学这种'超前消费'方式十分可取,既可减轻家庭负担、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又可初步尝试'自力更生',促使自己节约支出".
此外,大学生们还热衷于对自身进行教育投资。518%的大学生表示参加培训班目的在于"增强社会竞争力";28.2%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强知识储备,未雨绸缪".不少在校大学生表示,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后,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含金量"相应也就得到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收入、职位的上升,所以对自己进行教育投资可能比做一些经济投资所得的回报更高。
主持提示
模拟主持除了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着重看你对所给材料的处理和对栏目的设计能力,因此,消化理解材料是最基础的一步。具体准备时,首先分析把握这个材料的现实意义,联系当下实际,进行加工处理。如这篇稿件,是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的调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话题定位为新闻话题类或生活服务类节目,选择适合自己,也适合话题本身的栏目加以设计、处理;在此基础上,可以灵活安排一些调查的个案,引证一些生活现实举例进行讲述,会使自己的主持更加生动、引人;当然,这些鲜活的"例子"或"故事"都是平时自己留心观察并积累的,而且是适合你的论述的。要知道,"模拟"的主持人"讲故事"或"就事说事"远比板起面孔讲道理更能引起考官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