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即情语".大凡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而具体地表情达意。"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睛",而"画龙"即是融情于"声"的过程,所以那些蕴涵于宇里行间的精深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好的散文都能够营造出一种"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通俗地讲就是作者想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立意、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达到了水乳交融、完美融合的境地,使文章中的情景具有了某种象征的意义。如巴金《灯》中的"灯",许地山《落花生》中的"落花生",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中的"地下森林",屠格涅夫《门槛》中的"少女"和"门槛",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等等。
播读散文的关键一环就是最后通过有声语言去表达了,所以之前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那些前期准备工作才是播读好散文的基础,也是对能否播读好散文起决定性作用的重中之重。
用有声语言去播读散文的具体做法,就是我们通过激发和调动情感,用恰当和谐的吐宇发声去把文字稿件表现出来。这其中无论是用声也好、吐字也罢,并无标准统一的要求,这些技巧的实际运用完全依赖于我们对散文稿件的理解和感悟,所以不同播读者表现同一篇散文时,往往就会产生出风格迥异但却各具特色的艺术审美感受,然而这不同的表达却能够比较一致地表现出散文的意境,能够把散文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体现出来,这就是一种"融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