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我们旗帜一样
鲜红的颜色,
写下了
你短暂的
却是不朽的
历史,
你在阶级的伟大事业里,
在“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之中,
找到了啊——
最壮丽的人生!
按上述要求读读这段诗,你就会感受到一种鲜明的节奏感。
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随着情感的波澜而变化,就造成了一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节奏感。
另外,诗的平仄、押韵,也是影响节奏的因素,要注意读好。为了体现诗歌的节律感和音乐美,在古诗词中,有的字可以变读。例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这里的“看”字,按意思应读去声(仄声),但为了韵律上的需要,要读成阴平(平声)。值得注意的是,古典文学作品也要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规范来读,变读要严格掌握,不可乱来。
4.把握基调
基调是贯穿全篇作品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也就是一篇作品主导的情感及其强度。朗读中要自始至终把握住基调。基调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全篇的处理都要服从于这个总的基调,但又不是从头到尾一个调,还要有变化,局部的变化又要服从于总的基调,不能游离基调,即要做到基调统一有变化。有人在朗诵《再别康桥》时,用了一种悲伤压抑的声调,这就不对了。阔别多年之后,诗人(徐志摩)又来到了自己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英国剑桥大学,心情是激动的。诗中表达的是无限欣喜和眷恋之情以及静思默想的心境,基调应当是明丽的,轻柔的,宁静的。确定并把握好基调,重要的是要在内容上下工夫,达到真正的内化。了解作者的情况和风格特点,了解具体的写作背景,对把握基调是大有好处的,应当在这方面花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