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近及年又成为某些艺术院校专业面试考察的又一重点。诗歌以其精炼的、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以及强烈的情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是它的特点。
1.读出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抒发一定情感的艺术活动,诗歌尤其是这样。“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一句话,“诗是感情的艺术”。它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它的旗帜是抒情。抒情,既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托物言志,状物抒情”。读诗,最重要的是读出情感。怎样才能读出情感呢?一方面是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另一方面是对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揣摩,达到真正的内化,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有一种我就是作者的心理感觉。就是说要把自己设想成作者的化身,自己就是抒情的主人,诗中的话就是我要说的话,诗中的情就是我要抒的情。第三是要对诗中的情作具体分析,要明确三点:①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伤.、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②情感载体(杨柳——离别、梅花——高洁、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⑧抒情方法(直接、间接)。就是说,要搞清抒的是什么情,凭借什么来抒情,用什么方法抒情。具体作品具体分析,把握好情感的度,准确、细腻地表达。
2.读出形象
诗要用形象思维。诗歌的抒情不是干巴巴地直说,而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景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形象,是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间接抒情诗形象十分鲜明,自不待说,就是直接抒情诗,也不能没有形象。让我们来看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着名的抒情小诗,诗人借助特定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写了五种客观事物——巴山、秋夜、秋雨、秋池、烛光,这些构成了典型的客观环境的画面。然而这仅仅是背景,画面的中心是“人”;冥冥的夜色中,昏暗的烛影里,窗前一个孤独的、愁思百转的身影。这是一幅何等鲜明、何等生动、何等感人的画面啊!除此之外,还有一幅画面,那就是诗人想象中的在明亮的烛光里二人窗前对坐、促膝谈心的剪影。
再看一首新诗:
倔老婆子
张志民
那时间——
她拿棍子赶着小伙子走,
背过脸,
骂着她家大丫头:
“哪有女娃招后生?
十七大八不知羞……”
昨晚上——
她拿筷子戳着三闺女的头,
嘱咐着:
“抹抹嘴儿还不赶快走!
省得他,
在咱家门口干咳嗽……”
这首短短的小诗,表现了人们观念的变化,歌颂了社会的进步。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是通过“倔老婆子”这个典型形象来体现的。你看,老太太的形象是何等鲜明!我们分明看到了两组镜头:一组是,“倔老婆子”满脸怒气,拿着棍子在院子里追赶一位小伙子,把小伙子赶跑了,回过头来,又骂骂咧咧地数落自己的大闺女,大闺女很不高兴地走开了。另一组是,“倔老婆子”满脸喜气,催促三闺女快点吃饭,早点去迎接自己的心上人。前怒后喜,前骂后催,对比强烈,个性鲜明。
诗讲究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生活、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衬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意境。读出了诗的情感,又读出了诗的形象,也就读出了诗的意境。怎样才能读出形象呢?要展开想象,获得形象感受。想像力是十分重要的,要充分发挥这种能力。当然,这种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任意想象,而是有条件的、受作品制约的,是一种再造想象。就是根据作品提供的条件,在思想感情的支配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获得对诗中所反映的生活的形象感受。也就是说,朗读的时候,脑海里要“过电影”,不仅有情,而且有形,形神兼备,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