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指定稿件朗读注意事项之如何准备稿件
考生拿到稿件后一般大约有十到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熟悉和准备稿件是考试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有方法可循的,一般可通过“快读-思考-诵读”这样三个阶段来完成。
①快读
考生拿到稿件后先不要急于出声朗读,而是要精力集中地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两遍。因为未经仔细分析、理解、感受的出声朗读,会形成先入为主的不准确的声音印象,它会对后面的朗读产生消极的前摄抑制。在此阶段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
比如,对例稿《九龄女童勇追歹徒》快读了一两遍之后,应能迅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讲述九岁小姑娘刘聪在早市上遭抢后临危不惧,勇追歹徒的事迹。全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大层次: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层次;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层次;第五自然段为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文章的导语部分,概括了事件的主要事实;第二层次具体讲述了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个层次,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补充说明了小学生刘聪的品质和其母亲对这件事情的感受。
快读,是为了在了解内容的同时,明确文章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为表达的清晰明了、顺畅、生动、富于表现力和语气的承接转换找到依据。
②思考
思考是指定稿件朗读考试准备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考生对朗读内容进行思考和感受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稿件认识的深化过程。在此阶段,主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概括稿件主题,即深入感受稿件主旨意蕴。准备稿件不能只知道说了一件什么事,还要明确事件当中孕含着什么情与理,这就是主题,即稿件的中心思想、精神实质。例稿《九龄女童勇追歹徒》通过九岁小学生刘聪,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典型事例,赞扬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凛然正气和见义勇为的社会新风,事情发生在一个九岁女童的身上更是让人感动不已!深入地分析和把握主题是准备朗读表达的关键。
第二,明确稿件目的,即弄清朗读的社会意义。朗读是有目的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明确目的,实际上是明确稿件所要实现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对朗读起着统帅的作用。虽然是考试,但是,也要把其当成目的明确、有意义的传播活动。想一想朗读的目的,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起考生本人积极甚至强烈的朗读欲望。一般而言,朗读者朗读的目的与稿件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一致的。例稿的作者采写小学生刘聪的目的也是为了弘扬正气,让更多的人学习刘聪,争做社会新风尚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这也是朗读者通过有声语言传播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使人们通过听朗读受到震动、激励和警醒。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为成功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产生对象感,即建立积极的交流状态。朗读除了是有目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同时也是有明确交流对象的传播活动。结合具体内容想一想朗读接受的具体对象,有利于朗读目的的实现和使朗读生动可感。可以把主考老师当成自己朗读的听众和对象,设想他们听到你的朗读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他们将有什么积极的作用,用以调动自己的感情和朗读欲望。
第四,把握稿件重点,即找到主题、目的的落脚点和与对象交流的共鸣点。任何文章的内容都不是没有主次、不分轻重的。重点是什么?重点是稿件的作者下力气最大的部分,是最详细、最生动、最深刻的部分,是作者极力让受众理解和接受的部分。朗读者在进行朗读准备时,还必须明确文章中哪些词、句、段、层次更重要些,哪些属于次要的部分。如例稿《九龄女童勇追歹徒》中的第二个层次中叙述了小刘聪勇斗歹徒的过程,集中反映了她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这个层次就是全篇的重点层次,而第三段详细描写了她的具体表现,又是重点层次中的重点段落。另外,在其他那些非重点层次段落中也有直接赞扬小刘聪的词语,也都属于重点部分,理解、感受和表达时都要给予突出、强调的
第五,确定朗读基调,即把握稿件朗读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倾向。在确定稿件的基调时,一定要抓住通读全篇之后的第一感觉和整体感受,想一想这篇稿件应以什么样的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倾向加以表达,是热情赞扬的,还是严肃郑重的;是说服规劝的,还是严厉批评的;是深切缅怀的,还是深情回忆的等等,如例稿朗读的基调就可以概括为:热情赞扬、肯定提倡。恰当的基调是朗读的方向,把握准了总的基调,朗读就像海上航行的巨轮找准了航道,把正了方向。
③诵读
做了以上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小声地上口诵读了。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它是对前两个阶段的检验和对稿件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上口诵读,既可以丰富自己对稿件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又可以从对有声语言和听觉反馈中受到激励,发现和校正理解和感受的偏差。值得指出的是,有时会有这种情况:理智的分析时,对稿件的认识和感受是一个样,而一经上口诵读,又是另外一个样。这时就需要再仔细分析、推敲一下,一般的规律是:理智的分析应服从表达的需要。
做完上述工作后,应考者对稿件的认识和感受就变得深刻得多了。有如成竹在胸,一股积极的朗读欲望便油然而生,带着这种积极的状态进入考场,指定稿件朗读的考试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