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已经在那个传说中的藏宝洞里越走越深,我们相信马云能越走越远。他的挑战在于怎么从洞底走出来,走出来就像下山一样,并不见得比进洞轻松。而只有走出来,才是创业人生真正的全过程。
自从2007年11月8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传奇IPO之后,马云已经“禁声”多时,媒体采访和论坛演讲等全部谢绝。但这一切显然是马云自己的安排,因为马云武功已经到了“炼精化气”阶段,语多则伤神。但马云会越来越身不由己,挑战和风险也会越来越难以预测。这一年的事实也是如此,虽然不惜浪费这副好口才,但这一年来外界“听到”马云的声音似乎并没有减少。
马云是浙商中的另类。在他身上很容易找到与典型浙商的不同之处。他颠覆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标准,甚至他的身形样貌,也不是标准的老板造型。他很可能是本土浙商中唯一“外语比中国话说的还溜”的老板,尽管他同时拥有超一流的汉语表达能力。
马云的口才之好,相信如果举办中国企业家演讲大赛,他若进不了前三,一定会有“粉丝”抗议裁判不公。坊间已经出了若干本的“马云语录”,这些符合互联网时代阅读习惯的精短语句,虽然很多只是现场点评的即席发言,但神来之语足以令年轻人痴狂。可是自从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IPO以来,马云的公众亮相和发言骤然减少,显然,“比以前更忙”并不是很好的答案。
马云一向敢说大话,他的“阿里要活102年”,“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淘宝要超越沃尔玛”之类,在崇尚说话留余地的中国人听起来很有几分轻狂。但“敢放卫星”的马云就是有本事把每一颗卫星都“送入预定轨道”。
阿里巴巴上市成功,等于用资本市场这杆秤已经称出了自己的斤两。这时他真正的挑战刚刚才开始。尽管当年的马云只是居民小区里起步的“土鳖”,现在已经上了大船。这艘船吨位更高,装备更好,人数更多,但风浪也更大。不可预测的变数也更多。
显然,马云的头脑并没有发热,他很清楚这些挑战和风险,他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蕴藏的中国智慧很有心得。这一年多来的“禁声”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能把你逗得笑破肚皮,但他自己就是不露声色,马云就有这个本事。尽管他说那些大话时给人感觉好像不经过大脑,但他就能做到“言多不失”,阿里上市信息保密工作滴水不漏。
但是,卫星上天之后,一直收放自如的马云身不由己的事情会越来越多。2007年,在他的老家杭州有人动议给他在钱江新城“塑雕像”,为在世的活人造像树碑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某种意义上说,马云已被神化,这是危险而无奈的信号。外界加载在马云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观众已经不允许他失败。这个时候,低调不作声不引起注意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能够被人“忘却”,那是上上签。幸好,这还真是一个健忘的时代,公众可能早已经忘了马云当初说过的一句大话:40岁“退出江湖”,退休之后也许“还是去教书”。而属龙的马云开年已经45周岁,他不但已经不可能实现他的这句豪言,而且他已经在那个传说中的藏宝洞里越走越深,即使他一身轻松,不会把什么宝贝都往身上装。但要从洞底再走出来,就像千辛万苦爬到山顶的人从山顶下来一样,并不会比进洞更轻松。我们相信马云能越走越远,他的挑战在于怎么走出来。而只有走出来,才是人生真正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