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音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新闻播音员处在传递信息、与受众交流的最前沿,其播音质量直接影响着宣传的效果.通过近十年的播音工作实践,笔者以为在目前的新闻播音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语言梗阻意思不集中句子就象一颗颗珍珠,要靠内容这一根红线把它们串起来,使受众明白无误地理解稿件的意思.如果在播新闻时,念字念句,一句一句地摆,不能按内容去组织语言,就会使句子播得比较散,达不到明快、流畅的目的,从而给受众顺利理解内容带来障碍.如下面一段:她要求各地妇联组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要以典型引路,多培养、扶持一批种、养殖业女能手,通过她们增强广大妇女创业的信心和支力.某位播音员在播这段新闻时,见标点就停,见句号语势就降了下来,给人以结束的感觉,这样一来,语言链条就断了,形成了一个个肠梗阻,受众听到的就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句子,而不是完整的意思.中央电台著名播音员陆洋曾说:播新闻不能一句一句地摆,要做到整体出击,一气呵成.就好比我们买玩具一样,我们要买的是一个组合好的部件完整的东西,而不是一个个散乱的零件.北京广播学院教师任悦也说新闻播音要多连少停.只有这样,我们的播音才可能更加流畅,受众才可能听得更明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认真播好句群,让完整的意思不再破碎.
二、腔调固定声音不优美由于受思维定势和习惯的影响,有些播音员在新闻播音中,喜欢用固定的腔调播音,这样一来,就缺少了变化,播音显得单调,不生动.这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四平八稳型.有些播音员播新闻时,喜欢平均使用笔墨,等距离拉开字腹,一板一眼,四平八稳,匀速前进.这样,听起来字字清楚,但没有美感,令人乏味,甚至昏昏欲睡.在播音中,既应该有雄峰、高原,也应该有平原、盆地和深谷.对那些重要的地方,要学会拎起来,加以强调;而对那些次要的地方,则应做到快速一笔带过.只有这样,播音才会摇曳生姿,曲径通幽,才能柳暗花明,引人入胜.
第二、拖腔甩调型.拖腔甩调也是形式固定的腔调的重要原因.有些播音员喜欢在介词“在”、“据”、“通过”和在助词“的”上重点强调,拉开字腹,语势向上,并在这些词之后停顿较长.由于宾语部分比较长,就把谓语动词拖得比较长.这样就形成了拖腔,这些拖腔甩调一多,就有了唱的味道.女声拖腔,拖泥带水,毫无美感;男声拖腔,男人女气,令人反感.
第三、语势单一型.语势单一也是形成固定腔调的原因之一.有些播音员,由于气息和习惯的原因,播音时语势喜欢自觉不自觉地走下坡路,句子开头的都是大音量,随着句子的推进,气越来越少,音量也越来越小,语势在逐步下滑.这样的句子一个连一个,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腔调,这也是内容支离破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重音杂乱重点不突出有的播音员在某些时候,由于对稿件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句句字字都重要,在重音的处理上普遍开花.这样一来,播得累,听得也累,并且听不到重点,有时甚至产生费解、歧议和错位.举一个例子:
当中国大部分滑雪场开始冰雪消融的时候,黑龙江省的雪场却热闹非凡,春季滑雪正成为北方旅游的新时尚.某位播音员在播音时过分强调了“中国”二字,人们听到第一个逗号之前的内容时,下意识以为后面说的肯定是外国的事了,可偏偏讲的还是国内的事.显然,这样处理重音欠妥.正确的播法是,稍微强调 “大”字,使它与“黑龙江”形成对比性重音.这样一来,意思更明了,逻辑更严密,内容更协调.另外,在重音的处理上,有的人处理不当,采用了砸重音的方式,这些重音一个个蹦出来,给人以突兀之感,可听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