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字出声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考生会问:"难道朗读不就是看到什么字读什么吗?"的确,朗读是一个"音声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把文字按照读音念出来,转化成物理的声音,让别人能够听到就完事大吉了,它最重要的是要把文字组成的篇章里蕴含的感情的东西、心灵的东西、精神的东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这时候的声音就不是物理的声音符号了,而是有生命的、有"朗读者"个性的声音印象了。这种有声的、有生命的朗读才是听众感兴趣的,主考老师也正是因为你有这样的素质才录取你作为培养的苗子,将来为听众和观众服务。
一些考生不了解考试选拔的根本目的,以自己的主观想像做事,这样的指导思想错误,跟着的行为肯定会出现偏差。究其原因是:考生只动口不动脑、不动心,准备稿件的时候不动脑筋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和意图,不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作品的细节和作品的意境。文学作品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用心良苦的,每段话之间都是亲缘关系,每个层次都体现了作者具体的意图,考生准备稿件时要透过字缝看到作者良苦的用心。另外,在朗读的过程中,考生的精力要完全集中到作品所营造的世界中去,大脑和心灵都要随着作品内容的推进而兴奋地思考、感受,致使自己备受感动,并且及时地把当时你的所想所感用声音传达给听众。这样,你才与作品融合在一起并呈现在听众面前。
二、"学生腔",感受不具体
"学生腔"就是不顾稿件内容,不仔细感受和体会每句话的情和意,以一种呆板的、格式化的声音形式朗读。"学生腔"实际上是一种固定腔调。我们在这里给固定腔调画画像,为的是提醒大家不要重蹈覆辙。
每句话的开头部分(大部分是主语部分)气足声亮,给人很强的声音冲击,哪怕它并不是重音,而语句真正的重音却因已经被占位而埋没在句子中。句尾通常被忽略,匆匆带过,严重时甚至把句尾吞掉了。全篇中这种方法处理的句子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毫无道理的"头重脚轻调".
还有的固定腔调是句尾的字音节拖长、语调上扬或甩带,上一句话的尾音和下一句话的首音粘连在一起,整句话的语流呈现出粘连的波浪样式,形成一种"唱调".
典型的"学生腔"还有一种,就是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和"和尚念经"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语言的上下起伏的幅度加强了,但仍然让听众感到昏昏欲睡,因为那是简单机械的声音重复而已,没有信息和情感变化的冲击力。
三、"表演味"太浓,不符合播音主持的专业要求
有些考生认为播音主持专业归属艺术类专业,那么文学作品朗读就得表演。记不得是哪位考生朗读郭沫若的《雷电颂》片断,自己扮演成一位激昂感愤的诗人形象,把诗中所有的语句都对应地设计出动作。朗诵时完全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艺术世界"中,语调、表情和动作都非常夸张,全然不顾主考老师的反应。看得出来,这位考生为设计这样的效果花了不少心思,的确认真努力地做了准备,但主考老师不可能给他一个期望的高分。
四、表情动作僵硬
虽然播音主持专业是学习和训练有声语言的,但是相生相伴、形影不离的体态语也是考生应非常重视的。道理很简单,没有谁能毫无表情或动作说话。体态语就是我们的表情、手势、行动、坐立的姿势等等。在专业面试中,我们发现有非常多的考生在体态语方面有明显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