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发声学中把口腔控制要领分为四个要点:"提颧肌、挺软腭、开牙关、松下巴".其实这四个要点在实际运用中是一次完成的,基本方法是:"提颧肌之前下巴先稍微往后收,牙关(上下槽牙张开)打开,软腭自然上提挺起,颧肌自然向上提。"四个要点协调统一,一次完成。基于这个特点我们把四个要点简称为"提颧肌".
什么是"颧肌"?人体解剖学中这样解释:"'颧肌'属于运动系一类,是面部肌肉的一部分,可随人的意志而收缩,面部肌肉又主要分布在口裂和眼裂的周围,分为环行肌和辐射状肌两种。'颧肌'属于辐射状肌,它的上方位于眼轮匝肌与咬肌上方之间,下部与笑肌和口轮匝肌相接。在开大或闭合孔裂时(颧肌提起)而牵动面部皮肤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人体解剖学中对"颧肌"的解释说明,"提颧肌"时面部表情不是呆板的、无表情的,它会使面部显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这就为我们后边要提到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思想感情的"运动"是指:"播音员对语言内容进行具体感受的深化,是指播音员由语言内容引发的思想感情从积聚到迸发的状态。一句话,是指播音员的思想感情随着语言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状态。"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明确地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播音表达中,在唤起感情从积聚到迸发的状态之后,再用有声语言来传达这种感情,让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感情--这就有播音表达的艺术性了。但是,如果思想感情运动起来了,而面部表情没有配合,不提颧肌,这时的运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或阻碍。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稿件内容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而"提颧肌与思想感情的运动"正是播音员在表达中需要掌握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不提颧肌给受众的感觉是过于严肃或冷漠,受众难以接受。而提了颧肌可思想感情又没有运动起来,尽管播音员面部表情是喜悦的,可内心是空的,受众会觉得你不愿或没有和他交流。就好比过年的时候,明明是欢乐喜庆的气氛,但如果播音员或主持人"不提颧肌"而思想感情又不运动,那欢乐喜庆的气氛肯定受到影响,这样受众是不会接受的。
前边提到,"颧肌"属于面部肌肉,它是以开大孔裂来牵动面部皮肤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的,所以,当开大孔裂时,颧肌提起,口腔打开,这时的面部表情是积极主动的状态,正好用来配合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有声语言的发出也显得明亮、圆润、积极;但是,当思想感情运动起来之后,颧肌没有提起,口腔的开度不够,这时的面部表情就不是积极主动的状态,也就不能够配合思想感情的运动。这时有声语言的发出也达不到"圆润、明亮、积极",而是"偏冷、偏暗、偏沉"的,同时还直接制约或影响着思想感情的运动,这种情况下播出的内容,给受众一种不积极、不想说的感觉。所以,"提颧肌"与"思想感情的运动"二者一内一外,内外结合,先内而后外,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我们之所以强调"提颧肌"正是合理运用提颧肌的生理现象,从而配合思想感情的运动使"有声语言"的发出"圆润、明亮、积极".当然,要达到"提颧肌"与"思想感情运动"的一致,要经过刻苦的练习,特别是情感的培养。因为,要想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的感情,首先必须有生活体验,情感是生活经验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精神境界。这里要说明的是,播出的稿件要有思想性,首先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归纳、分析后再上升到思想,然后,再对所播内容作出理性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这时的情感就有了深刻的含义。
播音表达中的内外部技巧还有很多,"提颧肌和思想感情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还有很多的细节有待业内同行去深入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