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有声语言的表达,现在再说一说有声语言的接受。播音若实现高交际值,受者的心领神会也同样重要。这里就涉及到受者的审美心理。一般认为,审美是指事物引起人们美感的过程。这其中存在着审美感知、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三个层次,这是一个由审美感性认识向审美理性认识升华的过程,可统称为审美心理。它涉及到人的生理本能,又涉及到感知、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方面。
审美心理包含了个体心理与社会群体心理双重结构,即个性与共性。有声语言的创作与传播中不仅传者是主动的,受者在接收的过程中也会处于主动地位,这样才会接受信息,体验其间的美感。这里受者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文化素养、地域、民族等方面对审美心理都会构成影响。受者审美的耳朵,需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而传者在这一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有人认为,要满足听众的需要,应尽量接近他们日常生活,把精彩的书面语言变成完全的日常口语。但如果这样,言简义赅、词约义丰的语言被抛弃,最后的结果势必把大众传播的有声语言等同于日常口语大白话,有声语言变成了白开水,有声语言的魅力再也无从谈起,美丽的花朵失去了颜色,多彩的生活变成了黑白世界,受者审美的耳朵成了摆设。也有人认为听者缺乏足够的鉴赏力,对播音作品的艺术性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这恐怕是一种遁词。
新中国的两次播音高峰,诞生了一大批播音艺术家,他们受到交口称赞,他们的代表作品不胜枚举,这足以证明受众有足够的鉴赏力。只有端正有声语言的创作态度,在创作过程中把文字作品的精神实质、内容和形式、体裁和风格完整而真实地传达给听者,使听者既掌握内容又轻易地理解精神实质,这样听辨力和感受力会进一步得到加强,自己的表达力也会随之提高。"审美的耳朵"被锻炼和培养起来,有声语言的传播过程方能进入良性循环,实现较高的播音交际值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