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播音艺术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继承这一传统,是创新发展的前提。
首先要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因为语言能力决定播音主持的质量。第一、要炼就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媒体传播语言不同于生活交流语言,它要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语音含混模糊、不标准,就会影响传播效果,很难达到传播目的。第二、提高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做到情声气和谐统一。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只有声音,没有意义,缺少真情实感的声音太多。曹文轩在一篇文章中说:"语言和衣料一样是有质地的,质地轻薄一些,厚重一些是能感觉到的。"同样的诗,方明老师的朗诵就让人感觉余味无穷,因为它含有太多的信息量。
其次要继承学习老一辈播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工作态度。
齐越老师播送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了千万中国人,有人说,这是好人播出的好文章;夏青老师播送的"九评"等文章以及古典文学阅读与欣赏至今令许多人记忆犹新,那是因为人们透过作品感受到了播讲人严谨、细致的逻辑力量和人格魅力。1990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的经历至今让笔者不能忘怀。夏青老师那样的平和、友善,他说,播音时要把稿件里说的事跟听众说明白。铁成老师对播音业务的要求那样严格,他给笔者辅导的情景是这样的:看完稿件后,把稿件翻扣在桌面上,说说稿件说的是什么事、怎么说的。从此,笔者深深地认识到播音员不是传声机,播音也不是见字出声,而是要把稿件上的字变成活生生的事告诉给听众,并传达出与之适应的思想、态度、感情。这是对播音主持创作的基本要求。
时代在变革,经济、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在不断变化,人们希望听到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有内涵的声音,创新播音主持方式方法是客观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变一个腔调,加一个字就是创新了。以热闹一时的"说"新闻为例,凤凰卫视陈鲁豫说新闻获得成功后,一些人就一阵跟风。许多人以为"说"新闻就是说家常话,加上口语词,如呢、了、吗、哪等。岂不知,这恰恰影响了新闻传播简洁、利落的特点,使新闻变得繁杂、啰里啰嗦。其实,说新闻比播新闻更难把握。它的表达方法、思维方法都与播新闻有很大不同,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语言感受表达能力,还要有很强的社会洞察力,它要求思考和表达高度统一。陈鲁豫的成功正是在这些方面创新的结果。创新不是表面的一些小花招,而是涵盖了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等深层次的内容。表达方法可以创新、思维方法可以创新,稿件的写作、编排,节目的操作,工作模式的改变等等都可以创新。整体的创新才有生命力,会带来个人和事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