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性停连:一般用在分合句式上,这种句式一般都有领起句、分说句和总括句,停连的位置一般在分合的交叉点上。比如,“从此,一切生活上的事,如扫地、洗衣服、补衣服,都是彭总自己动手”是总括句。宜在总括句前停连,而在领起句后面不安排停连,否则,语句显得比较零碎。
强调性停连:与重音有密切的关系,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同样是“彭总从老花镜上边看着我,有些得意地说:‘多多评头论足吧。’”这句话,在“上边”这个重音后停连是强调彭总的动作和神态。强调性停连有时候反映一定的观点倾向和感情
色彩,比如,“我没有病,要什么护士,现在是个闲人了,还要人家来打扫卫生、料理生活,那真是岂有此理!”“那真是”后面停连,表示强调“岂有此理”,体现了彭总不居功自傲、自视高人一等的伟人品格,表达了赞颂之情。
判断性停连:清楚表达思维过程的脉络和思维过程中的感受,主要是在判断和思索的地方进行停连。如,“我接过一看,针脚整齐,横是横,竖是竖的,补得就是不错。”“一看”后面的停连表示作者定睛一看,做出判断——“不错”。这样一来,形神兼具了。
转换性停连:利用停连将语意和感情色彩的转换表现出来。注意先在心里实现转换,嘴上才能出声。比如,“……‘这位大爷,照相吧?’,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干的,还会说,‘我这个人长得丑’之类的话,谁知这一回他抬起头来,笑呵呵地坐正了,说:‘照吧!’”在播读这句话时,不能见到标点就停,在“谁知”前可停,表示转换。
生理性停连:指稿件中
人物因生理上的需要产生的异态语气。比如,激动、上气不接下气、无力完整说话断断续续地、口吃等状态。要注意把握好分寸,能够提点传神即可,以免打断稿件语气的脉络。
回味性停连:这是为了加深听者的印象,引发其思考和回味。比如,“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那时在北师大做领导工作,只有星期日才回来。”“同志”后的停连给听者一个回味的时间,解释为什么这些事彭总的夫人不做而是彭总自己做。最后一段,“这张照片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间了,照片本身也在一场浩劫中化成了灰烬,但是当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和妻子的心中。”“永远”后的停连引发了内在语“彭德怀同志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灵活性停连:由于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差异,对稿件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受到语感、声音条件等具体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处理停连可能不尽相同。为此,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综合运用多种停连技巧。加强对生活中各种
语言的分析、
研究,加深对语言的
文学性、科学性的理解是丰富有声语言灵活性的关键。
(2)停连的方式
首先,看停顿的方式。
第一,扬停强收式。表达雄壮、自豪、坚定、急促等情绪时用扬停强收。如前文例稿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我没有病,要什么护士,现在是个闲人了,还要人家来打扫卫生、料理生活,那真是岂有此理!”彭总在说此话时,一方面为自己的不公平待遇有些怨气;更主要的是不居功自傲,要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所以,用扬停强收的方式比较恰当。
第二,落停缓收式。落停在一句话、一个层次、一篇文章结束时使用。当内容在此结束、收住,声音也要呈落式滑下来,然后缓缓收住,
气息正好在落收时用完,停的时间较长,适用于稿件的结尾。比如,前文例稿的第二、七、八段的结尾都运用落停缓收。
其次,看连接的方式。
第一,停而徐连式。似停非停,以连接为主。停的时间只是小小的顿挫,顿挫之后悠着起。要声挫气连,不换气或偷气,一般用于较舒缓内容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当中的连接,这种连接一般用于并列性连接。
第二,停后紧连式。这是一种在有标点但内容紧密相联的地方,停顿后迅速连接,不用换气,听上去似乎没有接点,紧连快带有一种紧迫感和急促感的连接方式。在紧连的前后用舒缓的语气来造成快慢结合的节奏感。
名师提醒
停连,是播音与主持的重要外部技巧之一,影响受众对节目的理解和感受。停连的处理方式大致有上述这些,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实践中不能简单套用这些方式,一定要根据内容的实际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创造力,还要结合重音、语气、节奏等多种技巧来灵活处理停连,以期做到正确和恰当的停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