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技巧-十种停连的运用
什么是停连 播音主持中如何运用停连技巧 停连,是播音与主持的重要外部技巧之一。
顾名思义,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两者就像一扇门一样有开门就必定有关。从稿件的第一句话到稿件的最后一句话,停顿和连接都是如影随形的。停顿的位置、时间长短和连接的方法是根据稿件的内容和表情达意的需要确定的,因此,正确和恰当的停连影响受众对节目的理解和感受。
在学习和掌握停连技巧时要抓住三个关键点:停连的位置、时间和方式。这三个关键点处理好了,基本上就可以通过停连恰如其分地表达你需要表达的内容。
停连的位置和时间
一般地,播音与主持的理论界把停连的类型总结归纳为呼应性停连、区分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等十种。下面就以《补旧》这篇文章为例,简要地解释十种停连的用法。
补旧 -丁隆炎著
来到吴家花园,起初组织上还是要给彭总派护士、派公务员,他不要,他说:“我没有病,要什么护士,现在是个闲人了,还要人家来打扫卫生、料理生活,那真是岂有此理!”
从此,一切生活上的事,如扫地、洗衣服、补衣服,都是彭总自己动手。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那时在北师大做领导工作,只有星期日才回来。
冬天来到的时候,彭总找出了他的旧棉衣在屋檐下补着,一边晒太阳,我看他干得十分吃力,对他说:“眼花手笨的,还是我来吧。”他说:“你呀,未必有我这两下子。”
我接过一看,针脚整齐,横是横,竖是竖的,补得就是不错。彭总从老花镜上边看着我,有些得意地说:“多多评头论足吧。”就在这次,他给我谈了他的身世:他童年丧母,家庭很穷,他不但要给人家当苦工,还要照顾两个弟弟。“那时候,什么活没干过,什么苦没吃过?”彭总感触很深地说:“今天,住到这个圆明园,皇帝老子住过的地方啊!”
他的这身棉衣,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有次回国来,为了外出方便买来穿上“打掩护的”。质料很一般,外头连罩衫也没有。就是这身棉衣,伴着他在吴家花园度过了六七个寒冬,后来又穿着它到了西南。直到他被林彪、江青派来的一伙人揪上北京,我们最后分别时,他穿的还是这件黑蓝颜色、上头闪着一层油光的土布棉衣。
记不得是哪个冬天了,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彭总在院子里补衣服,我带着家里人照相玩,走过他面前,故意逗趣地说:“这位大爷,照相吧?”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干的,还会说,“我这个人长得丑”之类的话,谁知这一回他抬起头来,笑呵呵地坐正了,说:“照相吧!”
笑声中,我给他拍了一张“老人补旧”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间了,照片本身也在一场浩劫中化成了灰烬,但是当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和妻子的心中。
--摘自《在彭总身边》
呼应性停连:在理清语句本意的基础上,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照应关系。要分清是一呼一应、一呼多应还是多呼一应或先呼后应。在一呼多应中,要理清多应之间的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其他关系。比如,“他的这身棉衣,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有次回国来,为了外出方便买来穿上‘打掩护的’。”这句,“他的这身棉衣”是呼,后面的分句是应,在应的部分说明了这件棉衣购买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内容很丰富,在连的方式上要讲究一些,语势、语流不能太平。还要注意大呼大应之间可能有小呼小应,小呼小应的时间和分量不能超过大呼大应,小呼小应之间的关系也要照顾到。
区分性停连:区分语意、顺畅语气,以求听众一听就懂,不会造成歧义,产生误会。在稿件中词与短语之间、句与句、层与层、部分与部分之间都有区分性停连。如例稿“彭总从老花镜上边看着我,有些得意地说:‘多多评头论足吧。’”,在“上边”的后面是区分性停连,并且“上边”还要做重音处理。因为不这样做,在语流一带而过的情况下,容易给听众造成误解,难道彭总站到老花镜上往下看不成?
并列性停连:这是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个类型了,因为有标志性的连词和标点符号提示我们。当句子中有“和、与、跟、同、及”或者顿号时,涉及到并列关系。并列词的两端或者顿号的两端是否是平等关系,停连的时间和方式是否一定相同,这要灵活处理。
分合性停连:一般用在分合句式上,这种句式一般都有领起句、分说句和总括句,停连的位置一般在分合的交叉点上。比如,“从此,一切生活上的事,如扫地、洗衣服、补衣服,都是彭总自己动手”是总括句。宜在总括句前停连,而在领起句后面不安排停连,否则,语句显得比较零碎。
强调性停连:与重音有密切的关系,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同样是“彭总从老花镜上边看着我,有些得意地说:‘多多评头论足吧。’”这句话,在“上边”这个重音后停连是强调彭总的动作和神态。强调性停连有时候反映一定的观点倾向和感情色彩,比如,“我没有病,要什么护士,现在是个闲人了,还要人家来打扫卫生、料理生活,那真是岂有此理!”“那真是”后面停连,表示强调“岂有此理”,体现了彭总不居功自傲、自视高人一等的伟人品格,表达了赞颂之情。
判断性停连:清楚表达思维过程的脉络和思维过程中的感受,主要是在判断和思索的地方进行停连。如,“我接过一看,针脚整齐,横是横,竖是竖的,补得就是不错。”“一看”后面的停连表示作者定睛一看,做出判断--“不错”。这样一来,形神兼具了。
转换性停连:利用停连将语意和感情色彩的转换表现出来。注意先在心里实现转换,嘴上才能出声。比如,“……‘这位大爷,照相吧?’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干的,还会说,‘我这个人长得丑’之类的话,谁知这一回他抬起头来,笑呵呵地坐正了,说:‘照吧!’”,在播读这句话时,不能见到标点就停,在“谁知”前可停,表示转换。
生理性停连:指稿件中人物因生理上的需要产生的异态语气。比如,激动、上气不接下气、无力完整说话断断续续地、口吃等状态。要注意把握好分寸,能够提点传神即可,以免打断稿件语气的脉络。
回味性停连:这是为了加深听者的印象,引发其思考和回味。比如,“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那时在北师大做领导工作,只有星期日才回来。”“同志”后的停连给听者一个回味的时间,解释为什么这些事彭总的夫人不做而是彭总自己做。最后一段,“这张照片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间了,照片本身也在一场浩劫中化成了灰烬,但是当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和妻子的心中。”“永远”后的停连引发了内在语“彭德怀同志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灵活性停连:由于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差异,对稿件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受到语感、声音条件等具体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处理停连可能不尽相同。为此,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综合运用多种停连技巧。加强对生活中各种语言的分析、研究,加深对语言的文学性、科学性的理解是丰富有声语言灵活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