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个性化是观众意志的反应,是电视理论界的呼声,是市场的指引。呼唤个性化的主持人,是人们接受信息时理所当然的审美需求,个性化是优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主持人节目形式提供了个性化传播的舞台,一些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脱颖而出,主持人个性化传播的效果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个性化的主持人与栏目融为一体,他们就是栏目的形象、栏目品牌吸引着大批如期而至的忠实受众;二是个性化主持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粘合力和拉动力,他们的个人魅力具有无可替代的广告效应,一旦他们去主持新的栏目,就会带走一大批观众,像王刚两进两出《东芝动物园》收视率波动的落差十分明显,其中原因与主持人在原有栏目中那种生命的投入,那种与栏目高度和谐中表现出来的为观众所欣赏的亮眼的个性,无疑是重要的原因。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主持人。我们认为个性化是主持人自身、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与栏目、个性与受众审美契合中的发挥。在这个前提下,个性化表现为智慧性和独特的思维性依附于人格基础。
电视是技术的艺术,电视是立体的综合的艺术。这样的客观现实要求处于电视文化代言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积淀表现不是靠主持人漂亮的外表,而是要靠主持人雄厚的知识储备和出众的
气质、修养。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较为合理的知识储备,作为文化积淀的第二个层次是智慧。如果说知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
学习来获得,那么智慧不是对知识的复述,它是几近于原创性的瞬间迸发是一种触类旁通、知识迅速迁移之中的精妙表达。从"荣事达杯"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撒贝宁回忆当初比赛时说,"我们所抽到的题目是用三个词将一个
故事,但我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在绘声绘色地讲
故事,而是要表达我的观点,展示我的情感,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取得观众的共鸣".在然后一轮的
英语问答中,撒贝宁认为:比赛更多的是考察一个主持人在面临一种较为特殊的非常态的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这同样是一个主持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有一部分选手尽管
英语并不是很地道,但由于自身的那种遇事不惊、从容冷静的气质风度同样赢得了很高的分数。⑺正如在这次比赛中,王筱磊在瞬间所调集的歇后语对《秋菊打官司》中主人公的绘声绘色地刻画,这些智慧的瞬间都是大赛可圈可点的精彩华章,这些原发性的智慧闪现都是作为一个现代的、出类拔萃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所应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作为文化的的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的表现是思维方式。可以说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最大的差异性是生活方式,而支配生活方式的深层驱动力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思维方式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对于外在信息和内在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文化的最高境界。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专题部主任尹力认为:参赛主持人的最后较量不再是知识的多寡,而在于知识的迅速检索能力,在于信息加工能力,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作为主持人在现场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这些意外不能靠幕后的导演来处理,而只能靠主持人在现场的第一时间的瞬间机智来巧妙化解。这就要求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恰如其分的智慧表达,这一切都是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展示和体现。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主持人,但是必须明确个性化不是传播的目的,而是优化传播的手段!首先,主持人的个性化是对栏目的个性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必须与栏目融为一体。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 ",个人化是针对受众而言的另一个概念(如提供个人化的信息、个人化的节目),主持人提个人化则会误入迷恋和展现"小我"的泥沼,一切脱离栏目特点,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判断、恣意妄为孤芳自赏的"与众不同",是不会被受众承认,更无法接纳的;其此,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从人格出发而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没有高尚的人格作后盾的所谓"个性化"可能恰是道德滑坡、趣味低下的"垃圾";第三,个性化是主持人自身、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与栏目、个性与受众审美契合中的发挥。在这个前提下,个性化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独具特色的表达。诚如在节目中让我们感受到的个性风采的白岩松、敬一丹 、水均益、张越、黄健翔们 ,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个性化的传播,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