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具有引导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功能,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顿生阅读正文的强烈欲望。
那么,如何写好新闻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一、命名诠名
名称是区别性的符号,又是文化的积淀。在名称的选定和诠释上渗透幽默品格往往能够造成情趣美。
1.命名:针对典型事件的新闻特点,给它一个临时的非凡的名称,从而产生幽默。
有时可以给无姓氏可言的事物一个姓,如:
(2)曲阜商品多姓“孔”
或者给某事物一个标示其特点的称号,如:
(3)高价离婚———婚姻关系中的一个怪现象
(4)洋垃圾的魅力
或者给某类人一个商品牌号,如:
(5)潜江市有一支“永久牌”的教职工队伍
或者给某种观念假造一个学科名或专著名,如:
(6)豆腐哲学
或者用数量词归纳某种人、事物的特点,如:
(8)(眉题)石景山区环卫局副局长袁树森离休
(主题)要了三大件:扫帚、铁锹、平耙。干着三件事:植树、栽草、种花。
2.诠名:根据主观意向对名称借题发挥,揭示名实关系,就是诠名。诠名有正诠和歪诠之分。
正诠即扣紧字面义对名称加以正面发挥深化,名符其实或名近其实,如:
(9)刘国梁,国球之栋梁(锦州日报,1997年12月14日)
(10)灵宝:最灵的宝(河南日报,1998年12月5日)
例(9),“国梁”是人名,为国家乒乓球男队主力队员,标题的后半部分借题发挥将其析之为“国球之栋梁”,既涵括和突出了新闻主旨,又起到避免单调,提醒注意,显示特色和吸引受众的功用。
例(10),“灵宝”是河南一个地名,借此发挥析为“最灵的宝”,简洁而生动地概括了新闻通讯的主题,旨在
介绍和评价灵宝发生巨大变化所取得的重要经验,多有谐趣。这类幽默标题在新闻中十分普遍,再举两例:
(11)改革中奋然起飞,春雷厂响起春雷
(12)没有土地,就没有庄稼———访陶瓷
雕塑家庄稼
歪诠是扣紧字面义对名称加以反面发挥,名不符实,如:
(13)说不明白的“说明书”
(14)劳动模范不能劳动
例(13),讽刺当前有些
产品“说明书”讲了半天,也让人不可理解或理解有误;
例(14),讽刺有些人虽有“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但却不能劳动,真不知这种荣誉称号是怎样弄到手的。这类新闻标题也是较为常见的,又如:
(15)春风店何日再沐春风
(16)冷同志热心肠(“冷”是姓)
二、同音反复
用同音反复揭示异常现象、不合理现象或新奇的逻辑方法,可以产生幽默效果。这种表达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些词的构成部分是同音同义语素或相同语素,可以并列地连用形成反复,用来揭示某些新闻事件的相关内容。如:
(1)老子批条子,儿子捞票子
(2)“木匠”•“瓦匠”•“铁匠”
例(1)讽刺有些老子利用手中职权为儿子捞钱大行方便之门的丑恶行径;
例(2)批评某些人热衷于做上下左右玩得转的“木匠”和四面八方涂得光的“瓦匠”,却冷于做铁面无私的“铁匠”。
2.拈连式同音反复,即穿插同一个字、词的常用意义与临时意义,或本义与引申义,来揭示某些新闻事件或者其中的逻辑联系。如:
(3)(眉题)扯皮八载,历尽坎坷
(主题)昆明市青少年宫依然身居“冷宫”
阴差阳错,热门原有后门
3.谐音反复,即利用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字义都不同的词形成声音上的反复,这种相同声音与不同的意义正好揭示了某些思想观念和行为动机和混乱。
(5)“栽树”莫“栽数”
(6)切莫轻信“名牌”
旅游鞋———屡有邪
4.回文式同音反复,即把相同的词用不同的顺序组合起来。这种不同顺序的意义组合能巧妙地揭示某种事理或哲理,因而能产生意味深长的幽默。如:
(8)“新名词轰炸”和“轰炸新名词”
5.对同一典型事件进行多方面的描写陈述,每一方面的描述都用上一个相同的词,语音上形成一连串的间隔的反复,形式简单,感觉却很轻松。如:
(9)(主题)用新办法奖励劳模
(副题)墙上挂一个,胸前挂一个,兜里揣一个,天天看一个,县里留一个(指奖状、奖章、证书、报刊、照片)
(10)(主题)办好特区要靠“四特”
(副题)明确特殊任务,实行特殊政策,创造特殊环境,使用特殊方法
三、悬念突解
高度概括新闻内容的曲折情节,制造悬念,引起读者产生疑问,再经过曲折,最后突解悬念,使读者情绪随之起伏跌宕,紧张之后冷静思考其中的含义,意外的答案产生幽默感。如:
(1)从“尿里淘金”到“黄金变尿”
(2)紧急!两架客机突遇大雾
安全!幸有海军热情导航
(3)(眉题)轰隆隆一声,孤零零一块
(主题)合抱巨冰从天降
这些标题使读者在一惊一乍、一紧一松中产生丰富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