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来自抗洪前线的报道
听众朋友,中国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已持续了两个多月,数以百万计的抗洪大军也在千里堤防上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下面这篇报道是本台在抗洪一线采访的记者22日子夜发回的。
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从22日中午开始,松花江在历史最高水位上,已持续了12个小时。到22日子夜,大多数市民已进入梦乡,但数万名解放军官兵和少数市民仍守护着十公里长的松花江大堤。初秋的哈尔滨深夜已有些寒意,温度只有10摄氏度左右。本台记者张晖在大堤上看到,在瑟瑟寒风中,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人手持电筒在巡查堤坝。远远望去,黑黝黝的大堤上星星点点有红光在闪烁。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些疲惫的士兵在抓紧时间躺在大堤上休息。他们有的在身下垫一块塑料编织袋,有的干脆把身上的雨衣一裹便进入梦乡。那点点红光是他们为驱赶蚊虫而点燃的蚊香。
再往前走,有一段江堤出现险情,那里的紧张气氛与前面的宁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探照灯把险情地段照得雪亮,一辆辆轰鸣的卡车正在卸下黄泥,数百名战士肩扛手拉将装满泥土的袋子垒成一道新的堤坝。
正在指挥战士筑堤的某部坦克团团长许宏对记者说:
(音响1:许音响出,渐混)
"第一道子堤出现了大面积倾斜,随时有塌陷的危险。子堤一旦塌陷将会造成江水直接冲进市区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连夜把第二道子堤筑好。现在全团600多人全部投入了抢筑大堤的战斗。"
松花江哈尔滨段最险要的地段是九站段。该地段在21日曾出现重大险情,目前仍有溃堤的危险。23日零时三十分,记者遇到来此巡查的黑龙江省省长田凤山。他说:
(音响2:田讲话出)
"抢险会战的关键是把人力组织好,调度好,并把抢险材料准备充分,而且要抢时间。"
在中国南方,本台派往湖南省抗洪一线采访的记者赵鹏程发回报道说,他所在的洞庭湖边的江南垸23日凌晨发生了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险情。
(音响3:抢险声,记者口播声)
经过广大军民连夜抢险,终于排除了险情。
:在湖北省公安县,数十万灾民住在大堤上临时搭成的帐篷里。本台记者杨滨源22日深夜来到大堤上,见到不少灾民由于天气炎热,走出帐篷,坐在堤旁乘凉。与这里的平静相比,堤上医疗站里热闹了许多。
这是一个面积约5平方米的简陋帐篷。两盏汽灯在漆黑的大堤上十分显眼。帐篷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各种药品,主要是防治皮肤病、痢疾、感冒、红眼病等灾区多发病的药物。另外还有一张躺椅,用于让病人躺在上面输液。虽然已是深夜,仍有一些灾民来寻医问诊,两位医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主要任夕是为灾民看病,同时防止流行病的发生。来自北京的杨伟利大夫正忙碌着接待病人。
(音响4:杨讲话出,渐混)
杨大夫说,他们的工作时间没准,主要是看灾民的情况和身体条件。病人多时工作时间就长,病人少时工作时间就短。但每天工作至少都在10个小时以上。
他说,这几天已经算是稳定期,每天要诊治两三百人,前一段高峰期时,每天要诊治IOOO多名病人。
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也面临洪水威胁。武汉关水文观测站每小时都要发布一次水位情况。22日深夜,本台记者周海涛和郭彦来到这个水文站采访,水文观测人员邹林正在水边观测水位标尺。他对记者说:
(音响5:邹讲话出,渐混)
"现在是高水位时期,我们每隔一小时就要向国家防汛总指挥部以及当地的防汛机构报出水位情况。"
邹林说,从6月1日开始,他几乎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都在水文站值班。他的妻子早已知道他的工作性质,对他的工作很支持。
.长江穿过湖北省之后进入江西省九江市。长江第六次洪峰刚刚通过这里。本台记者刘弘23日凌晨赶到九江城防大堤的险中之险--54号至56号闸口堤段。这里往南是九江闹市区,往东是工业区。九江长江大桥横跨这里,中国重要的铁路干线京九铁路也通过这里。一旦这里决口,后果不堪设想。驻守这里的南京军区某团方参谋长指着一处房子告诉记者:
(音响6:方讲话声,压混)
"为了显示团领导与堤坝共存亡的决心,我们把指挥部建在离大堤最近、最危险的水泵房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鼓舞士气,增强斗志。"
记者还在大堤上巧遇了一位正在巡堤的将军。他就是现在九江妇孺皆知的"士兵将军"王健。因为他穿着和士兵一样的服装,干着和士兵一样的活。他每天晚上都要巡堤到凌晨三四点,而早晨六七点钟就起床了。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4个小时。
与白天江堤上万众抢险的场面相比,深夜的长江岸边似乎平静了许多。记者看到,许多劳累了一天的士兵们在堤上席地而卧,伴随着拍击着堤岸的江水入睡。他)需要积蓄体力,准备迎接第二天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