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举行的杭州第四届邻居节上,专门设立“敲门日”活动,鼓励敲开邻居的宅门,打开“都市冷漠症”这道隔着邻里之间的无形的墙。2007年6月13号,小区居民们喜气洋洋地张罗着自己的节日——邻居节。当日,上海市紫荆花园首届“邻居节、睦邻月”活动拉开帷幕,社区内800余位居民通过“社区运动会”、“邻里比
厨艺”、“拉家常”等形式,营造出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邻居”这两个字最高的评价,可见邻居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现如今,当你花百万元置下房宅后,可曾认识自己的邻居,可曾感受到邻居的价值……“敲门日”正在敲醒着每一个人。
(根据新华网2007年11月15日相关消息编辑)
【评述】
我们都知道。人,首先是社会的人。我们从“个体人”到“社会人”,从父母家搬到学校宿舍,从学校宿舍再到单独居住,学习工作忙碌起来,你还会和邻居那样熟悉吗?你知道隔壁住的谁吗?
我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桌青年,搬进自己购置的小区后,一年多来几乎没有同邻居说过话,有的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他说刚住进来时,隔壁的房子还没有人买。有一次出差两个月回来,隔壁已装修完毕,有人入住,但他还不知道邻居是什么人。他说平时上下楼都坐电梯,因此也几乎没有与楼上或楼下的住户接触过。有意思的是,搬进来一年后,偶尔在电梯里遇见自己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也在这个单元住,两个人都搬进来有一年时间了,一个在7楼,一个在10楼,竟然从不知晓。 以前就有“说话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东屋不问西屋事,同在一楼不相识”这样的老话,可这却是现在不少高层小区普遍出现的情况。我们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就说,过去是大杂院,住着多户人家,连水管和厕所都共用,邻里间相互照应,相处好了比亲戚还亲。现代城市社区居住结构由“平面式”变成“立体式”,“公用化”变成“公寓化”,“钢筋水泥森林”中各家各户相对封闭,交流越来越少。
其实,有时候,邻里不熟悉,不走动,会在人心中产生一种莫名孤独和恐惧,尤其是一些年长或退休的老人,儿女工作忙碌或者不在身边,没有人照应也没有人交流,长此以往便会长生一种孤独甚至是恐惧,没有事儿的情况下还说的过去,如果突然家里有什么急事儿,想找个帮忙的都没有。
所以我觉得,就像刚才那则消息里说的,“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邻居”这两个字高度的评价,可见邻居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让我们有事没事都要和邻居走动,让“敲门日”、“邻居节”和“睦邻月”不止在一天或某段时间存在,而是让邻里之间天天都有和谐融洽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