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宿州学院是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第八届、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学校坐落在“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的安徽皖北重镇——宿州市。这里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泽乡起义、垓下之战、淮海战役等激荡风雷赋予这片土地雄壮的
历史;李白、白居易、苏轼等饱学之士在这片土地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流传千古的诗文和遗迹。这里的灵璧奇石、砀山酥梨、萧县羊肉、符离烧鸡、夹沟香米闻名全国,享有“
国画之乡”、“
书法之乡”、“马戏之乡”的美誉。学校紧邻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五柳风景区、观音机场、京沪高铁,环境怡人,交通便捷。
学校创办于1949年,占地906亩,预留发展用地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7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9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0GB,期刊2000余种,公开出版《宿州学院学报》、《宿州学院报》。新校区环境幽雅,小桥流水、绿草红花、茂林修竹与雄伟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
体育场等相掩映,盎然的现代
气息中,荡漾着悠悠古韵,是莘莘学子飞扬青春、实现理想的殿堂。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设有12个二级学院,40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20000多人(其中全日制15000多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近700人,其中教授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学科拔尖人才、省优秀教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教学名师等40多人。有15名教授受聘为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建工学院的博士、硕士生导师。学校长期聘请外国文教专家3-5人,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张裕恒院士、美国伊若地质调查所周诚林教授等20多名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安徽省重点工程技术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5个、重点课程4门、精品课程10门。“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5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教育厅项目等250多项。与皖北煤电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淮南矿业集团等企业合作的“产学研”项目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受到《人民日报》、中央
电视台、《中国煤炭报》、《安徽日报》等
媒体的广泛关注。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0多篇,被四大检索系统收录130多篇,出版
教材、论著73部,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方面已凸显优势。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000多万元。在省属本科高校中最早创办“大学生创业园”,2016年被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遴选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意识。每年有超过毕业生总数20%的学生被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为硕士
研究生。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6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百舸争流千帆竞,万木萌绿满园春。“十二五”期间,学校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创特色学科专业、创高水平科研成果、创高效优质
管理、创优秀大学文化的“四创”工程,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对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支撑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努力为安徽全面转型做出新的贡献!
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获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5年被评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获“安徽省高校预算编制先进单位”;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2006年、2007年、2008年、2015年、2016年被团省委评为“安徽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5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获“安徽省教育工会先进单位”;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2004年被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获“安徽省首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组织奖”;
美术学院概况
宿州学院创建于1949年,宿州学院美术学院是安徽省建立较早,学科较为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学院之一。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历届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
美术学院于2001年经国
家教委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3个本科专业(美术学、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与工程),其中,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为我校特色专业,2016年又被评为我校重点发展的6个学科之一,2017年成功申报为省级特色专业。
油画、国画为安徽省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具有很强学科优势。根据专业教学特点,美术学院下设四个教研室,即
油画教研室(
包括基础课)、中国书画教研室、视觉传达教研室、环境艺术教研室。现有在校生近千人,专任教师35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其中在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近80%。
美术学院自建立以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不断投入建设。美术楼教学及实验实训教室(包括画室、机房、工作室、实验室)占地总面积6500多平方米,设备总价值1300万元。目前,我院正在建设和完善美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中心下设:数码实验室、
摄影实验室、模型
制作实验室、3个
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
雕塑漆艺实验室、雕刻机房、6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媒体机房(80多台计算机),拥有3dsmax、AutoCAD、Photoshop电子图板、佳能大型写真机、苹果工作站、大型装裱机等大批先进教学设备。这些硬件条件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促进学生就业,美术学院先后在长三角及周边城市建立了6个实习、实践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实习需要。近三年来,美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2015年被学校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适应岗位,动手能力强,勤奋踏实,能运用自己所学专业,认真工作,初见成效,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为了更好的完善对办学模式的转换,我院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和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进行联合办学,将从2018年开始招收“国际班”,为学生的专业拓展和出国
留学搭建良好的平台。
音乐学院概况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创办于1977年,30多年来积淀了丰厚的办学基础,造就了一支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9名,讲师16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22名。1人担任中国
音乐教育学会理事,6人为中国
音乐家协会会员,1人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代表安徽省参加第九届全国电视青年
歌手大奖赛。近年来,又择优录用了一批来自国内外重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加入到了师资队伍中,使我院各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更加均衡合理。
30多年来,我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教师和专门音乐艺术人才,现在正运用他(她)们的知识才华,为社会建设做贡献,受到社会普遍认可。如:我院80届毕业生孙建国,现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系作曲理论教研室主任,曾多次为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七巧板”栏目作主题曲和系列
节目,并为中央电视台青少年栏目创作了‘皇帝的新衣’等十一集卡通片的全部音乐。86届毕业生孟凡玉,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博士后、教授,音乐学民族民间音乐方向硕士生导师,曾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95届毕业生王红星,现任云南
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院长,在校期间多次获得省级比赛奖项,毕业后通过不断努力,又在国内外声乐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获得中国2005年‘金钟奖’声乐比赛的金奖,第十三届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获
美声组金奖,获在意大利举行的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2000年我院学生表演的歌舞《又是一个丰收年》获安徽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2003年,我院学生汪青、廖谱同学,获全国大学生
音乐专业基本功竞赛第四名,为安徽省争得了荣誉,2008年我院学生闫锦、董宁宁、辛竹梅三位同学参加“安徽省第三届高校
音乐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闫锦同学获全能二等奖(第三名),钢琴单项二等奖;董宁宁同学获歌唱并列第二名。闫锦、懂宁宁、辛竹梅三位同学获综合三等奖。2015年我院青年教师小合唱《我爱皖北这片黄土地》获得“可爱的安徽”安徽地方音乐
作品赏析汇演教师声乐类一等奖、对唱《新编凤阳花
鼓》获得教师声乐类三等奖;我院学生
演唱的《金
唢呐》获得学生声乐类三等奖、《再见了,大别山》获得学生声乐类优秀奖;我院教师创作的《我爱皖北这片黄土地》获得优秀创作奖。我院毕业生在省内外比赛中获奖的还有很多。近年来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院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均达96%以上。其中有的同学考入中国、中央、上海、武汉等多所重点音乐院校深造。
音乐学院现有音乐学、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三个专业,有本科、专科两个学科层次。15000多平方米的艺术大楼,内设有宽敞明亮的教室、音乐厅、舞蹈房、150间琴房、
资料室、阅览室、艺术鉴赏教室、音乐制作室等一系列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同学们
学习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及能力的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遵守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用我们的满腔热情,真挚爱心欢迎每一位新同学,期望你们在音乐学院的摇篮里茁壮成长。
全国第十三届青歌赛美声组金奖获得者王红星音乐成长的摇篮——宿州学院音乐学院“王红星”这个名字,已在我国广大民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几年来,他在中国和世界艺术舞台上频频获得大奖:06年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美声组第一名,07年获意大利“阿尔卡莫世界声乐比赛两项特别大奖,同年还获得“全国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第一名,成为我国目前最年青的男高音
歌唱家。但众所不知,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就是王红星音乐起步的摇篮,当年王红星
高考落榜后,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极为沮丧,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迫于无奈只好选择到城里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路经宿州学院时,看见一则
音乐高考补习班招生启示,就进了宿州学院音乐学院补习班学习,师从顾景梅老师学习声乐,在这之前王红星还没见过钢琴,经过音乐学院顾景梅老师半年时间的系统
训练,顺利考上了宿州学院(原宿州师专)音乐学院。王红星在宿州学院如饥似渴的学习,每天最早进琴房练声,最晚回寝室睡觉,除完成老师布置的
作业外,还经常自学一些作品找到老师家里求教,在宿州学院期间,每年学习成绩都是第一名。95年代表我院参加安徽省
文艺调演,演唱了《太阳的儿子》、《日月之恋》两首曲目,获得二等奖。顾老师认为王红星音乐发展潜力很大,于是一再提出要他报考上海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可是当时处于家庭极为贫困的王红星很是犹豫,因为他知道家里正等着他去工作挣钱补贴家用,但在顾老师努力劝说和鼓励下,王红星去了上音报名考试,最终以高分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从而走上了他通向世界艺术殿堂的光辉道路。正如他在青歌赛场上进行综合素质答题时说的,他是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到宿州学院,飞到上海音乐学院,又飞到云南,也正像他对很多记者所说的那样,当年考上海音乐学院纯粹是为了了却老师的心愿,根本就没抱有希望。王红星一步步走到今天,非常感谢宿州学院,他经常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和领导。现在王红星是宿州学院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每年定期到宿州学院进行教学、讲座、开独唱音乐会等各种学术
活动,他说,“我要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此报答母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培育之恩。”目前,宿州学院音乐学院的全体同学,正以王红星为榜样,树大志,展未来,勤奋努力的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信息不断调整变化,
播音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相关招生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