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节目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前景的广阔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谈话节目要想“畅谈”下去,并赢得受众,就必须发挥其自身的魅力。谈话节目,顾名思义就是要突出“谈”字,它为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提供了一个敞心扉、实话实说的场所。主持人在其间穿针引线,不仅要鼓励人们说话、说真话,而且要善于倾听。与其他类型的主持人节目相比,谈话类节目具有其鲜明、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一、真实性
谈话节目以自然取胜,追求反璞归真,讲究真实件。所谓“真实性”,就是真诚、自然,谈话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谈。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其实,谈话节目也是如此。不真实、不真诚、就无法让人信服;不信任,接受起来就大打折扣了。真实是谈话节目的宗旨,而要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确保事实的真实传播和传播的真实有效。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必须实话实说,切忌说假话、套话、空话,否则,谈话节目会成为谣言的滋生之地。另一方面,要确保谈话过程的真实,不可预先排练,而要一次合成。因此,主持人应当有意识地转变“编导”的思维模式,放弃主持人的架子,而以普通人的形象和话语方式真诚坦率地走到嘉宾和受众当中来,还他们和自身以最真实的状态。只有真实的人和事,真实的话语,真实的传播过程,才能真正地实现观点和情感的真诚乏交流和沟通。才能打动受众,赢得好评。
当然,我们不能强求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像网上论坛那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由得无边无际,也不是要像西方媒体一样无拘无束,追求话题的敏感性,语不惊人誓不休。我们的“真实”是要多一点谈话的原生状态,从而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影响力。
二、论争性
谈话节目以谈话体语言为传墦羊爵 以辩论性为节目特色,引导受众思索社会现象和人生百态。争论性、对抗性的话题以及热火朝天的各抒己见是此类节目的本色所在,因此话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那些与人们生活紧密贴近同时又存在着诸多困惑与矛盾的话题才能引起广大受众的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的激烈讨论。当然,讨论的话题并不要求非要一个统一的结论,完全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持一家之言。这其中渗透着谈话节目的一个重要精神--传播者也许不能告诉你应该怎样思考,但是可以告诉你思考什么。细心的受众在参与争执辩论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观点窥测到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判断标准和不同的侧重点,这无形开阔了受众的眼界和思路,从而使得大家能够以宽容、平和的心态,以客观、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相信受众会或多或少地在“思考什么”和“怎样思考”上有所收获。
三、互动性
“互动”是交谈的本质特征,是谈话节目操作的“支点”,是面对面双向交流的核心要素。
谈话“最早出现在电台广播里,指的是那种模拟谈话口吻撰写广播稿之后再播出的节目,是以谈话的方式阐述对社会实践或社会问题看法的广播评论形式。但这在当时基本上还处于“单向传播”的阶段。后来主持人节目大量涌现出来,实现了人际传播的双向交流。并且随着节目的发展,即使不在演播室的听众和观众也可以通过热线直拨参与到节目中来。主持人与嘉宾、主持人与听众、观众,嘉宾与嘉宾,嘉宾与听众、观众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互相争论、启发和激励的互动关系,彼此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中的双向互动传播,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很好的谈话现场,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的谈话氛围。交谈的本质就是互动--思想、情感的交流,观点、情绪的碰撞,其表现形式就是双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互动。可以说“双向交流”与“互动性”是谈话节目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的一个显着特征。
不过这种互动有时不光是语言,还包括你在听他(她)讲话时凝神倾听、思索的神态,或问话时询问、体恤的表情,这些都可以使对方愿意谈下去。 笔者认为这里重要的不是一味地宽容和认同,而是在尊重的条件下,尽量使每一个人都有适当的情绪流露,包括场外的受众。